今日特推: 山东汶上中都街道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扫黑除恶常宣传活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卫生 > » 正文

记忆里的胡同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记忆里的胡同

  散文(朱玉富)

  记忆像一条长长的河流,它源远流长,汇聚着无数的支流和激流让记忆封存。这条河流穿越时光的长河,将我们的过往与现在连接在一起,也将我们的记忆和苦难传承给后代。胡同是老家山东济南市钢城区艾山山村一种特有的载体,它承载着淳朴的民风和传统习俗。逝水流年,孤影沐青辉,斜倚临窗回首往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驿站,让记忆定格。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料峭的春寒执著地守护着鲁中大地。家乡济南市钢城区艾山罗汉峪村被三面环山包围着的村民瑟缩着头颈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丝丝缕缕的北风钻进袖口和脖领,让人觉得一下没有了夏日的诗意。沉浮的那颗心注定要在这个冬天流浪,梦中无数次回到模糊而又朦胧的故乡,沿着那条熟识的直门胡同一直走到尽头,也许那儿就是我灵魂的归宿,心神的栖息地。

  记忆中的胡同是一首婉约、柔媚的诗歌。当春风带着微笑吹融冰雪,桃花盛开,绿柳拂面,胡同里的孩子们开始穿着时兴的新衣在明媚的春光里尽情书写着激情和童稚。结伴“折柳”是春日的盛景。那些灵巧的孩子像猴儿似的转眼间就爬上南胡同百年古柳,顺着粗糙的枝干用颤抖的小手折断细嫩的枝条,朝下轻轻一抛,早已在树下望眼欲穿的鬼精灵们赶紧跑过去争抢。一会儿工夫,小伙伴各人手中都有了那么七八根大大小小的树枝。树上的孩子勇敢地沿着枝干辗转腾挪,眨眼儿就飞落到地面。大家围坐在一起,把那些枝条分开。有人开始编柳条帽,有人忙着做起柳笛(柳梢)。柳笛声声,划破静谧的天空。心灵手巧的孩子编制的柳条帽结实而又美观,往头上这么一戴,威武而又洒脱,引得其他孩子无数的艳羡。随后一声招呼,众人迅速站起,排成长阵,喊着口号,吹着柳笛,浩浩荡荡穿过春风逸人的悠长的胡同,回家。

  农家的孩子嘴馋。用不到几天时间,先是杨树上捂食芒毛毛虫随风飘舞,如若来得及,等(捂食芒)毛毛虫一落,嫩芽刚萌,赶紧把它们从树上采摘下来,像采撷柳芽一样。拿回家,用开水一烫,放在盘中,调料一拌,味感鲜美嫩新,简直就是一道皇宫大宴一道稀有的人间美味佳肴。再过一段时间,榆树上的榆钱儿也长了出来;直门胡同的孩子们又有了新的事做。把镰刀捆绑在长长的竹杆上,举得高高的,钩断榆树的枝条;再摘下那些甜美香嫩的榆钱儿,边摘边吃,等不到回家,早已肚儿圆了又圆。打着饱膈,抱着剩余的战利品,唱着乡间的小曲,悠悠然归家来。

  鲁中的春脖子短,还未来不及享受春意,夏天已经站到你的身边。故乡卧虎山属于莲花山山脉,夏季雨水勤。乌云如陡立的群山在天边漫无边际而起,狂风瞬间大作,一场铺天盖地暴雨扑面而来。半小时后,胡同已是一片汪洋。十多户人家天井里冲出的雨水汇成更大的水流,沿着胡同蜿蜒奔涌,一直流到村子中央的大坑(东洼崖)。很快,坑水暴溢,草鱼啊,白鲢啊,争相逆流而上。这下可忙坏了孩子们,冒着大雨,拿着自制的网儿捕鱼捞虾,在胡同里与鱼儿展开了生死大战。大雨停歇,雨水停流,孩子们早已如落汤鸡一般。不过,惊喜不在这儿,看看他们的网兜吧,大鱼小鱼小虾几乎填满。这个激情四溢的夏季啊,你用浪漫的情怀送给了我们多少梦想和回忆。

  夏去秋来,当北山火炬红叶进入全盛时期,故乡也就步入收获时节。整条胡同热闹非凡,家家堆满各种收成;如若仍旧盛放不下,就干脆填满胡同。成排的棉柴上开满白花花的棉朵;金黄的玉米棒儿结成串吊挂在树上;火红的高梁穗排成方阵,一律站得笔直,贴在墙上。胡同里的人们拉出去的是空车,拉回来的是满满的收成和希望。在无数次的如痴如醉的梦中,丰收总是和胡同里大人孩子们的笑脸相融。顺着胡同的这一端,用记忆抚摸着一家又一家熟悉的门楣,数着每家走进走出的每一个人,心潮润,眼涩涩。那些个浸着汗水的秋天,那些个数不清的皱纹和微笑,一波波像心的涟漪在梦中一再回荡。

  秋风凉,雁南飞。暮秋已过,寒风伴着飘散在空中的雪的花朵随之而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给胡同带来了新鲜和活力。扫雪的日子是胡同最温馨的场景,把胡同人家的热情和邻里生死相依诠释得尽善尽美。谁家的毛头小伙子早早起床,拿起大扫帚,登上自家屋顶,像用大手笔在华贵的宣纸上挥洒诗行一般,扫除屋顶的积雪。扫了自家,扫邻家,沿着户户相连的墙头,很快就扫完好几家。当胡同的孩子们穿着厚厚的冬衣,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攥起一个个雪团打雪仗时,农家少女一个个穿红着绿,也拿把扫帚,顺着胡同,娴静地一下一下地扫着地上的积雪。累了,直起腰来,朝远处望望,天地间全是洁白的世界,映着美丽泛着红晕的笑脸,幻化成一道艳美的风景。这个冬天,真得好美。

  故乡的胡同,是一场凄怆悲伤的别离。美好的岁月似风,带着潮湿和温暖不息地吹拂。年轻人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总是有着无数的梦想。在春天,他们一批又一批远行,三两成群,没有留恋,没有伤感,就那么迈着轻捷和坚定的步伐,消失在喧嚣而繁华的城市。老年人死守着胡同和故园,春去冬来,一年又一年。扛过了秋天,扛过了冬天,却恰恰在春天来临之时,永远告别了与之相伴终年的胡同。砖瓦变得古旧,墙垣已然坍圮,枯树不再萌芽,温馨喧闹的胡同变得死一样的寂静。春天又至,村庄沸腾,胡同走得疲困而劳累,像完成光荣使命似的,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

  随着新农村规划的改造和延伸,故乡胡同的废墟一片狼藉。我用残梦一遍又一遍地翻捡着,找寻童年的弹弓、钢圈、尜尜子、画册和梦幻,还有那只悠扬的柳笛。然而,那些已成了遥远的记忆,柳条不再,河床变道,鲜亮的红柿子不见了踪影,漫天的飞雪没有了往日的场景,那场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梦靥,在寂静的夜里睡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