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酒与中秋
心香一瓣(朱玉富)
“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夜半独自一人坐在院中的石碣上,看着被雾笼罩的桂花树心中一片宁和舒适。鼻尖闻到阵阵花香带着夜的微凉,沁人心脾安抚我一天躁动不安的神经。今年的中秋节正值国庆长假,家乡济南钢城8天的假期7天下雨,干渴的心情也被秋雨晕染。尽管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我仍然紧张地过着每一天,不敢松懈,怕一时的怠慢就会被世界淘汰抛弃,自从从记者变行律师职业后,我更是珍惜幸福的每一刻;怀着感恩的心,总是戴着笑脸面对我的每一个客户。
夜已深,脱掉虚伪的外壳让干净的自己暴露在夜空里。心情激荡时秋风拂过我的身体,我打了个冷颤拢了拢身上的衣服,好香!不禁出口称赞。
起身借着屋里的微光走到桂花树下。伸手欲摘花时,指尖碰到的是锯齿的桂花叶子,叶子上有冰凉凉的露珠让我的手慌乱地收回。用鼻尖凑近嗅她有些刺鼻,没有在远处闻得清香。返回门凳闭上眼感受桂花带来的宁静。
我独“饮”着灯光下的满树桂花,沉醉在充满花香的特殊氛围中独自享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被誉为“金秋骄子”,被称为“仙友”,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大加赞赏:宋·李清照在《鹧鸪天》中称赞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在《摊破浣溪沙》中写道:“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描写了桂花质地之美,从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现出贵而不俗、月朗风清的神韵,独特的精神气质堪称一流;宋·尹玉輲《咏桂花》“绿叶争风遮娇芳。花味袭人露浅黄,行人回首寻四野,不看姿色闻秋香。”把桂花色香味描写到极致;宋·王珝《浣溪纱》开头两句“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把桂花的形态和香气恰如其分地呈现给世人……文人从不同的角度盛赞桂花,墨客以不同的笔调描绘桂花。桂花在人们心目中是高贵的代名词,是圣洁的象征。
看到桂花,就会联想到桂花茶、桂花酒的传说: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她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说,"寡妇门而是非多”,像你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吧!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
荒山坡上那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
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
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中秋之夜就应该一家人齐齐整整,对月当空,闻着桂花香,品着桂花蜜酒,叹着最传统的月饼。一个传统的中秋夜,三种元素不能少:皓月、月饼和桂花蜜酒。
传说很美丽,想象更心往。中秋夜我们面对着满树桂花,虽然喝的不是桂花酒,但此情此景足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的了!席散人去,我一直沉醉在这“灯光晚宴”中,期待着来年“待到中秋后,还来就桂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不知道苏子美手上端的是不是桂花酒,或许苏子美也记不清那天喝的是什么酒了,或许是四川的泸州老窖,也许是山东密州的地方酿酒。他只记住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因为丙辰的中秋那天,欢饮达旦,大醉。
酒可以消愁,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饮酒。酒也许可以麻醉神经让人忘却一切。或许佳节容易思乡,思亲;佳节容易团圆小聚。无酒不成宴似乎要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习俗。当我们手把金尊对明月,借酒与远方的亲人对饮以缅怀自己的思念之情时,仿佛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振撼。“今日是何日,今夕是何年”,难道又是一个中秋节到了?每当我看到桂花,就会想起很多往事,想起中秋的明月,想起远方的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相思只能成为人们一个美好祝福和心愿。
作者:朱玉富,山东济南钢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