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贵州从江县举行2025年秋季退役士兵返乡座谈暨政策宣讲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无声纠纷巧化解 法润民心“听”得见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杨媛迪)沟通是化解矛盾的桥梁,但双方当事人都“听不见、道不出”,纠纷该如何化解?近日,吉林省敦化法院派驻综治中心团队通过一场特殊的“无声”调解,成功调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

  原告王某与被告于某系夫妻关系,二人结婚多年,但因为婚后生活理念差异及沟通不畅,逐渐产生矛盾,后分居多年,2025年9月,原告王某与其母亲从湖北省某市来到敦化法院综治中心法院窗口立案起诉离婚。

  原告王某与其母亲来到综治中心诉讼服务接待室立案时,法院派驻干警发现原告王某系聋哑人,通过原告母亲的描述,了解到被告也是聋哑人,因此双方当事人的沟通就成了问题。在干警的询问下得知虽不能正常语言表述,但双方都识字,于是承办法官决定采取线上调解群的方式来解决这次纠纷,鉴于双方当事人系聋哑人的特殊情况,为妥善化解矛盾,承办法官立即协调综治中心具备手语基础的工作人员协助调解沟通,以充分保障残疾人的诉讼权利。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通过“纸笔书写+手机图文”开启无障碍沟通模式,在线上实现三方“无声”沟通,同时法院干警也将当事人通过手语及肢体传递的想法和意见在调解过程中予以充分表达。法官耐心确认双方的离婚意愿、财产分配等细节,以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经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至此,这起聋哑人之间的离婚纠纷圆满解决。结局离开时,原告用手语向法官表达感谢。

  弱有所扶,法润民心。这一场“零对话”的调解,却让所有人“听”到了司法的温度。它从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而是哪怕沉默也能被懂得、哪怕特殊也不被放弃的坚守,彰显了法院在办理特殊群体案件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用细心、耐心、爱心保障每一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吉林省敦化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