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此等“闲事” 不能不管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善意执行显温度 倾心调解促履行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王聪 孙玉峰)近日,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通过耐心释法明理和人性化执行措施,成功促使一名远在外地的“无业无能力”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全部还款义务,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得以圆满执结,充分展现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力度与温度。
 
    2024年8月,小刘因房屋过户需要向小王借款11000元,但借款到期后未能偿还。经小王多次催要未果,无奈诉至法院。案件生效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及时联系被执行人小刘。电话中,小刘情绪低落,表示自己身在外地,目前无业,缺乏还款能力,言语中透露出消极应对的“摆烂”心态。
 
    面对这一情况,执行法官并未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而是敏锐捕捉到年轻的小刘具有履行还款义务的能力。法官首先从法理层面严肃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严重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信用惩戒、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以及对其未来就业、长远生活的负面影响。同时,法官更从情理角度出发,进行耐心劝导:“你还年轻,城市机会多,只要肯努力,完全有能力克服眼前困难。我能理解你的处境,希望你不要放弃,重拾信心,用劳动换取报酬,主动履行义务才是根本出路。”
 
    考虑到小刘远在外地,来回奔波不仅增加其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其安心工作还款,法官主动提出便民方案:无需其亲自来回奔波,可定期将收入存入其名下银行账户,由法院通过执行查控系统定期扣划,用于偿还债务。此方案既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权益,也最大限度减轻了被执行人的诉累与压力,为其重新规划生活、努力务工还款创造了条件。
 
    法官的真诚劝导和人性化举措深深触动了小刘,使其彻底转变了态度,从消极逃避转为积极面对。他承诺将立即在外地寻找工作,努力赚钱还款。此后,小刘果然信守承诺,在外地找到了工作并稳定就业。在两个月内,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所得,分期将全部执行款11000元存入账户,由法院成功扣划并发还申请执行人小王。案件得以顺利执行完毕。
 
    本案是基层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债权实现,更是一次成功的法治教育和心灵感化。执行法官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精准洞察当事人心理,巧妙运用释法明理、耐心劝导的工作方法,并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提供便利化的执行方案,有效化解了对抗情绪,激发了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的内在动力,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与情怀。(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