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法官维权,妥善化解一亩三分耕地纠纷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山东枣庄峄城区阴平镇“全周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邵珠鹏)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推进法治镇建设。
 
  一、统一领导全要素统筹。阴平镇党委全面依法治镇委员会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镇工作,坚持依法治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研究全面依法治镇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将全面依法治镇工作纳入全镇重要工作安排和年度考核内容,同时加强全面督察、专项督察和综合考核评价。
 
  二、精准识别分层次推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集体讨论、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让决策更科学、更民主、更合法。不断强化乡村执法队伍,合理配置执法力量资源,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执法集成”纳入到社会综合治理“五大集成”中去。严格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严格践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加强农村基层执法队伍业务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文明、规范,坚决避免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全面开展法治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培育机关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思考运用法治方法工作,为青少年从小种下法治的种子,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促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更好的维护合法权益。精准识别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用好镇、村两级调委会的同时设置公调对接室、访调对接室、个人特色调解室、驻校法律服务室,保证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五个集成各部门协同。“始终坚持全镇一盘棋”的社会治理理念,大力推行办公场地、治理功能、指挥平台、网格建设、执法力量“五个集成”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办公场地集成做到“一站式服务”。将“两所(派出所、司法所)、四办(综治办、信访办、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民政办)”集中到镇综治中心所处区域办公。治理功能集成做到“一体化运行”。聚集融合社会治理服务联动中心、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十个中心功能。镇社会治理联动中心服务大厅共纳入7个职能部门,设置15个服务窗口,进驻管理服务事项87项。镇信访接待大厅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体化办公,设置信访接待、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服务窗口,设置了访调对接办公室,常驻2名调解员和1名值班律师,选派10名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实现了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指挥平台集成做到“一平台调度”。实行“雪亮工程”和“榴乡诉递”一体化打造、一体化运行。网格建设集成做到“一张网受理”。将全镇划分为58个基础网格单元、12个专属网格,将党建、社会治理、行政执法、项目建设、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环境保护、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等工作,统一纳入全科网格管理。为解决乡镇对违建拆除、非法开采等没有行政执法权的问题,阴平镇紧紧抓住区级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机遇,联合执法、公安、交通、国土、市场监管等13支执法力量,成立由镇长任主任的综合执法办公室,重新组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由镇级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保障。
 
  四、规范流程全过程监督。政府决策、中期执行、后期总结问责,做到科学、民主、合法。前期决策阶段,阴平镇不断完善政府决策机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部门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中期执行阶段,统筹各部门、各村,培养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社会氛围。构建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为决策执行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评价。后期评估阶段,健全并严格实施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追究责任。(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司法局阴平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