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福建永春县五里街社区举办庆国庆·迎中秋·贺重阳文艺演出活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民生 > » 正文

人走账未还,陕西泾阳法院这场调解暖了人心!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郝阿红)法庭之上,法理与温情如何平衡?一场民间借贷纠纷,又如何在法官的调解下圆满解决?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发生在陕西省泾阳县人民法院的暖心故事。

  2023年10月,同村好友王某和房某之间,有了一笔9万元的借款。彼时,房某因病急需治疗,向王某开了口,还口头约定同年11月30日归还。可谁能想到,命运弄人,2025年7月,房某因病离世,而这笔借款也成了悬而未决的难题。更棘手的是,房某生前已与妻子杨某某办理了离婚登记。王某这下没了主意,毕竟这钱还是他从银行贷的,无奈之下,只好将房某告上法庭。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刘迪在送达传票时得知房某去世的消息,调查后又发现这笔借款发生在房某与杨某某婚姻存续期间,很可能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于是,刘法官向王某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引导他变更被告为杨某某。

  考虑到杨某某远在浙江杭州,往返不便,刘法官在举证期限内多次电话沟通,耐心提醒她整理好证据原件及复印件。

  2025年9月28日,这场备受关注的庭审如期而至,王某的妻子和房某的母亲、妹妹也前来旁听。庭审中,杨某某对借款事实没有异议,但表示自己在杭州生活,对这笔借款并不知情,不应承担还款责任。同时原告因证据不足,难以证明借款用于房某治疗或夫妻共同生活,面临败诉风险,无奈之下,他打算撤诉。

  刘法官深知,若案件就此终结,王某即便后续打遗产纠纷官司,胜诉后执行也困难重重,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杨某某刚失去丈夫,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生活本就艰难,若让她全额承担债务,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刘法官决定再做一次调解。

  刘法官先是对杨某某的遭遇表达理解,又详细解释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规定,引导她换位思考;同时也向王某说明证据不足的现状,告知另行起诉遗产纠纷可能面临的困境,建议双方调解以减少损失。

  最终,王某被法官说动,同意调解,并减免了部分借款,只要求杨某某承担5万元,还考虑到她独自抚养孩子不易,同意让其分期还款。至此,这场充满法理与温情的庭审,以调解圆满结案。

  当天下午,杨某某踏上了回杭州的飞机。而王某,则向刘法官送来了一面写着“正义之光照心田,司法温情暖人心”的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法官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司法温情的生动见证。

  在生活中,类似的纠纷或许不少,但正是有刘法官这样的司法工作者,用心权衡法理与温情,才让每一个案件都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 (陕西省泾阳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