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干扰”施工、“毫米级”防护!
江西建工三建巧解跨高速施工难题,倾力书写民生答卷
山东法制传媒网:(黎越哲 刘泉 陈景)烈日之下,抚州东外环高速公路车流如织,上方横跨的灵谷峰大道南延伸工程正稳步推进——蓝色施工挂篮缓慢前移,与之同步的黄色附着式平台如“空中盾牌”,默默守护着下方行车安全。这幕曾经出现的施工场景,正是江西建工第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西建工三建”)在跨交通干线工程建设中,着力破解“封路扰民”难题的创新实践。
不封路、不扰民
防护系统与挂篮同步前行
抚州东外环高速公路是区域交通“主动脉”,不仅是沿线企业物流运输的关键通道,也是群众出行的重要路径。由江西建工三建承建的灵谷峰大道南延伸工程横跨该高速而过,因连续梁跨径布置为(42+68+42)米,若按传统施工方式,需多次封锁道路、架设防护棚架,不仅工期冗长、风险陡增,还可能破坏高速路基的稳定性。
为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影响,项目团队果断转变思路,通过借鉴国内外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经验,引入“挂篮附着式移动兜底防护系统”,实现与挂篮协同作业、分节段施工、同步移动,彻底告别了传统施工中对高速公路的反复封闭和路面开挖。
“从施工方案设计到现场调试,我们团队对细节进行了十多次优化,目标非常明确:施工不封路,通行不中断。”项目经理李生成语气坚定。尽管这是江西建工三建首次应用该工艺,但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际效果远超预期——不仅实现了“无封路”施工,还有效保护了高速公路的路基结构。
防坠物、控风险
以“毫米级”标准筑牢安全屏障
跨高速施工,防控高空坠物是重中之重。项目团队为此专门打造了两座宽28米、长8米的防护平台,精准覆盖连续梁施工区域,并以毫米级精度构建起总高6米的“立体安全网”:横向主梁采用12#槽钢双拼焊接,通过3吨葫芦拉钢丝绳锚固;纵向铺设3mm厚花纹钢模板,模板肋用10#工字钢加固;周边焊接多种规格角钢,内侧挂满3mm孔径加强钢丝网,实现全密封施工。
此外,平台还特别设置60厘米高彩钢板踢脚板,接缝经环氧树脂密封,有效防止雨水渗漏。针对张拉千斤顶等重型设备,严格执行“双保险”制度:设备通过安全绳与梁体牢固绑定,放张作业时安排专人全程监护,彻底杜绝坠落风险。
面对抚州地区多雨强风的气候特点,项目团队还制定了“超前防御”方案:在防护平台两侧加装防风护栏以降低风阻,并实时监测风速,风力超过6级立即停工。今年5月强降雨期间,项目团队冒雨加固平台钢丝绳,坚守现场3小时,直至所有防护措施确认到位才撤离。“高速上车辆穿梭不息,我们多一分谨慎,他们就多一分安全。”这已成为团队所有人的共识。
强管理、保安全
构建全流程应急防护机制
“高速施工风险无处不在,必须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可控、事后总结。”项目安全员周凯江表示。他办公桌上那本厚重的《应急处置手册》,正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生动体现。项目团队不仅把安全放在心中,更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构建起从预防、监控到处置的全流程应急体系,最终实现高速通行环境下的“零事故”施工。
在施工筹备阶段,所有支架材料均通过严苛的质量审查,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退;支架搭设严格按图施工,焊接质量全程受控;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员全程旁站监督。项目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随时待命。与此同时,项目团队积极与高速交警、路政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多方协同处置。
随着灵谷峰大道南延伸工程实现全线通车,这条承载着群众期盼和发展希望的“民生通道”,不仅极大便利了群众出行,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能。江西建工三建将秉承“自强奋进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继续深耕民生工程建设领域,以实际行动助力区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国企责任。(江西建工第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