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王佳轩)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6日至7月18日,西南交通大学青鸽志愿服务队一行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喜德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喜德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腹地,彝族人口占比达90.5%。其中,光明镇彝欣社区共安置群众1698户,石门社区安置群众381户,是推广普通话,加强文字教育的重点地区。实践团队来到两社区,通过走访调研、点位宣传、趣味培训、红色课堂等方式开展普通话调研和推广活动。
实地调研,走访交流察“民情”
活动前期,实践团队来到社区活动中心,通过走访当地群众,调研了解当地居民语言基础与实际需求,并结合居民提出的发音难点、学习需求等问题,不断调整活动方案,让内容更贴合当地实际。期间,队员们还前往参观彝族语言文字展览馆,通过展品直观感受彝语特点与文化底蕴,为后续教学中兼顾民族文化、优化双语指导积累了素材。
摆摊宣传,紧扣民意聚“民心”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在社区广场搭设推普宣传摊位。一方面向过往彝族同胞发放普通话宣传手册,阐释普通话在沟通协作中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团队设计“跟音跟读正发音”、“绕口令趣味挑战”、经典短文朗诵”等互动游戏,吸引众多居民驻足体验,在交流互动中宣传推广普通话。
筑梦领航,推普课堂沐“童心”
活动中期,实践团队在彝欣和石门社区开展推普课堂。队员们通过趣味识字、诗歌朗诵、绕口令、击鼓传花等趣味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读音,掌握音韵的律调,从词到句,从语调到发音,引导学生体验普通话的形美韵美音美。
“语”党同行,红色教育践“初心”
红色主题课上,队员生动讲述了“彝海结盟”的故事,彝族人民慷慨接待、竭力支援红军的历史故事,昔日歃血为盟见证民族团结与真情,今日的“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情节撼动着孩子们的心灵。
活动后期,实践队针对当地留守妇女开展普通话职业应用技能培训,精心设计"模拟导游""电话沟通"等实用场景,让大家在角色扮演中提升实战能力。
十三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基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躬耕实践,以青春之行助力乡村振兴,为普通话推广注入了新鲜血液。一字一句普通话,一笔一划方块字。让我们共乘推普之舟,扬起文化自信的风帆,在助力民族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劈波斩浪、乘风远航!(西南交通大学青鸽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