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日照岚山检察院:“检察蓝”的温暖解困更治心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检察 > » 正文

山东日照岚山检察院:“检察蓝”的温暖解困更治心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司法救助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我知道你正淋着雨,所以想为你撑一会儿伞”的共情,是让法治温度可感可触的初心。
 
    时间拨回至去年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瑞雪初霁。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检察院干警驱车3个多小时,深入辖区最北端的山村,对一起跨地域盗窃案的多名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实地调查。这场走访,不仅揭开了藏在角落里的民生百态,也让“检察蓝”的温暖浸润了苦难家庭。
 
    躲在角落的故事:
 
    当贫困遭遇黑手
 
    在胡奶奶家中,检察干警目睹了这个家庭的艰难困境:83岁高龄的她早年丧夫,50多岁的儿子是聋哑残疾人,母子俩相依为命。然而,偷羊贼的黑手却伸向了这个贫寒之家,胡奶奶大病一场。
 
    当检察干警道明司法救助的来意,胡奶奶紧紧拉住检察干警的手,执意要留大家吃饺子。检察干警婉拒这份淳朴的心意后,她内向的儿子默默送行至村头。那件褪了色的单薄蓝棉袄,在苍茫山景中挥别,成为司法温情的生动注脚。
 
    邻村的张大哥一家更是举步维艰:妻子长期患病,两个孩子需要照顾,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肩上。为了照顾家人,他整日奔波劳碌,四处打零工。当检察干警几经周折,最终在工地高高的脚手架上找到他时,这个黝黑汉子眼神里交织着局促与感激,满是谢意。
 
    司法救助的双重温度:
 
    解困与治心
 
    这起跨地域盗窃案的特殊性,在于被害人多为偏远山村的留守老人,犯罪嫌疑人将赃款挥霍一空,无力赔偿,使得被害人本就拮据困顿的生活雪上加霜。
 
    日照市岚山区检察院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尽管面临“受害人分散、调查量大”的现实困难,但院领导的一席话点明了工作初心:“司法救助不仅是‘输血’解燃眉之急,更是在传递检察担当,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暖。”
 
    深入走访中,检察干警敏锐洞察到更深层的社会隐患:鸡羊被盗引发的邻里猜忌,可能成为引发矛盾的导火索。这让检察干警意识到,司法救助必须“向前一步”:既要送司法救助金解物质之困,更要化解猜忌、疏解心结,用确凿证据消除误解,用法治思维助力修复社区关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拓展救助的多元路径:
 
    衔接完善工作格局
 
    日照市岚山区检察院始终秉承“向前一步解决问题”理念,立足检察职能,充分发挥司法救助救济解困、修复社会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协同模式,与民政、教体、卫健、慈善总会等9部门建立“1+N”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司法救助融入社会救助大格局,让司法救助既有扶危济困的温度,更有标本兼治的深度,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温情。
 
    正如一位检察干警在工作日志中所写:“那一双双紧握的双手、一张张含泪的笑脸,正是司法温度最生动、最深刻的注脚。”
 
    当车辆缓缓驶离山村,后视镜里的挥手身影渐渐模糊,但司法为民的初心却在跋涉与丈量中愈发坚定、清晰。日照市岚山区检察院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担当化解民忧,让司法救助不仅成为“雪中炭”,更成为“连心桥”——在惩恶扬善的刚性法网之外,更以温暖人心的柔性力量,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也让那一抹“检察蓝”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心色”。(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