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在济南繁华的泉城路商圈,人流穿梭不息。泉城路派出所的民警们每日穿行于这片喧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每一次出警、每一起案件。作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实践者,他们以执法示范创建为牵引,用机制、监督、创新、队伍四轮驱动,在基层沃土深耕执法规范化建设。
机制为骨
精密运转提效能
执法的生命力,源于制度的保障与机制的活力。泉城路派出所所长董伟介绍:“唯有构建科学完备的运行体系,才能支撑起高效规范的执法实践。我们注重从日常管理的细微处着手,将责任压实到每个环节。”
每周二清晨,派出所的业务通报会准时开始。业务工作“红黑榜”直观展示着工作得失,如同一面明镜。针对一起警情回访不满意警情,播放接处警视频,所领导就警情处置工作进行现场点评。针对一起开车门磕碰到相邻车辆的警情,所领导给出指导意见:出警人员应当先调取现场监控固定事实,再进行纠纷类警情的调处工作。这样的复盘每周都在进行,110投诉警情通过录音录像回溯剖析,问题在立行立改中消解。
周三的业务培训会同样务实。实战技能教官王新宇以醉酒人员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为例组织民辅警开展最小作战单元训练,他从现场处置法律依据、语言控制、安全检查、武器警械的使用、固定证据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全面提升最小作战单元协作配合能力及现场处置水平。
案件调度更加精密规范运转。依托“打击质量效专项工作评价体系”,周四推进会上,主办民警段学刚汇报条理分明:“王某盗窃案已刑拘,需补充的监控明日调取完毕。”清单式管理让每起案件规范推进。2024年,全所实现行政、刑事案件办理效率“双提升”,行政案件全年“零纠错”“零败诉”。
监督为网
闭环管理守公正
卓越的执法效能,离不开严密监督的保驾护航。当机制如精密齿轮般运转时,泉城路派出所同步构建起一张覆盖执法全流程的监督网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公正看得见、可追溯。
走进案管室,案管民警通过执法平台实时监控执法全流程。“办案区审讯视频未上传,请及时上传。”辅警李硕的提醒精准及时。由一警三辅组成的案管团队,依托“一六六”工作机制,构建起从警情巡查到案件回访的闭环监督网。当发现询问笔录中民警未签字时,案管民警张文林立即致电:“请补正民警签字,1小时后复查。”
在涉案财物管理区,追回的群众财产在智能柜中静候发还,每个环节系统留痕。正是这样无死角的监督,让执法过程更加透明,每一笔财物、每一份文书都经得起检验。
创新为翼
智慧赋能破难题
当制度的根基扎牢、监督的堤坝筑牢,泉城路派出所并未止步。面对基层执法的复杂挑战,他们选择向创新要答案,向科技要动力,积极探索破局之道,赋予执法规范化更强劲的引擎。
派出所指挥室内,数智大屏勾勒辖区治安动态。“本周重点关注酒吧纠纷类警情,夜巡组调整布控点位。”作为全省“数防攻坚”示范单位,民警通过大数据建模精准捕捉犯罪趋势。当系统标红临期未结案件,提醒短信同步发送至主办民警,科技正为规范执法注入新动能。
创新同样扎根市井。在派出所创新打造的“小院议事厅”调解阵地内,社区民警组织调解一起杂物占道的邻里纠纷。社区民警、网格员、城管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引用安徽“六尺巷”、济南“让让巷”的事例,成功化解了此纠纷。而在派出所矛盾纠纷调解室内,驻所律师协助民警针对一起纠纷类警情开展调解工作。驻所律师将专业的法律服务前移至派出所等一线单位,成为执法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队伍为魂
专业筑基护民生
一切制度的完善、监督的严密、创新的突破,最终都要落脚到“人”的执行力上。泉城路派出所将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专业化执法队伍,视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工程和根本保障。
夜幕下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副所长仲崇胜正解读新司法解释。领导带头办案、骨干攻坚办案、全员参与办案的氛围,让规范意识深植警心。
在一次早会上,派出所播放了一段群众对民警处置消费纠纷警情不满意的录音。尽管报警人清楚此类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但在无助之下仍选择求助110,报警人提到:“我只是希望能得到一点帮助和指导,哪怕民警在现场多待一会儿,我也会感到安心。”针对这一情况,派出所及时进行反思和整改,并提出“新三句”工作要求:“多说一句话、多待一分钟、多为群众想一个办法”,真正做到换位思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2024年,泉城路派出所在全市民意测评中连续12个月位居榜首。
从机制构建时的缜密布局,到监督落地处的锱铢必较;从创新探索里的破局敢为,到队伍淬炼中的厉兵秣马,法治实践的每一步,都在把平安愿景夯得更实。当规范执法的养分滋养街巷,这股最珍贵的新时代法治力量,藏于处警多停留的60秒里,融于纠纷调解时推心置腹的沟通中,更在百姓稳稳的安全感里,生长成守护岁月的坚固屏障,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