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公安局峄城分局古邵派出所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多方联动,通过源头防控、夯实责任、闭环管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024年,该所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化解率达98.9%。
分级分类制定方案
“派出所最大限度发挥民力,不断做强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助力乡村振兴。”古邵派出所所长武畅说。为做到矛盾纠纷早预警、早化解,古邵派出所立足辖区“地广分散、服务半径大”的特点,设置曹庄、坊上、古邵三大警务板块,按照“1名民警+1名辅警队长+N名包村民警辅警”的“1+1+N”模式配置警务人员。
在104个自然村、重点企业、商铺,古邵派出所组建警民联络微信群125个,一个微信群即一个线上警务室,通过线上互动,精准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动态,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一案一策”原则建立台账,分级分类制定化解方案,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同时,他们创新村所干部双向任职机制,选聘1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所长助理,12名优秀民警辅警到治安乱点村任“两委”成员,推动形成守面、管区、保点的一体化防控格局。
“自从有了警民联络群,我们有什么事都在群里找民警。他们每天巡逻,指导我们组建治安巡逻队,大事小情在村子里就解决了。”三义庄村村民老朱说。
健全三级调解体系
古邵派出所坚持多元治理,推行“一三五”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成立一个专班、实现三所联调、开设五类平台),按照“三步”调解法(现场调解、村居调解、联合调解),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古邵镇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牵头,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专班,设立“警调联动·峄齐办”工作室,打造职能配置更优、力量聚集更强、工作成效更好的良性矛盾调解运行模式。由司法所、派出所牵头,律师事务所配合,建立健全矛盾共解机制、信息共通机制、纠纷共商机制,做到苗头早发现、预警早发出、危机早干预、问题早处置。
此外,古邵派出所开设五类平台,开通流动调解车,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办事等便民服务,打造“一揽子”服务平台;在104个自然村分别设立调解点,在村居内调处应急类邻里纠纷;在3个警务室设置小纠纷调解室,由民警辅警调处轻微治安类纠纷;在派出所内设公调对接室,联合相关部门调处复杂疑难治安类纠纷;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对各类矛盾纠纷兜底化解,做到件件有人问、事事不出镇,防止矛盾激化升级。
建立闭环管理机制
4月17日,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双楼村殷某三兄弟将一面印有“真情调解情暖民心”的锦旗送到古邵派出所民警牛猛手中。
原来,殷某三兄弟因房产问题产生纠纷,三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牛猛了解情况后,本着促进家庭和睦、彻底化解矛盾的初衷,联合村干部多次与三兄弟沟通交流,最终兄弟达成协议。事后,牛猛多次到殷某三兄弟家走访,殷某三兄弟感激不已。
这起矛盾的成功化解,得益于古邵派出所推出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机制。他们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作为最终目的,坚持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多元调解工作法,对当天未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12小时内抄告镇政府和村党支部书记,及时跟进化解;对于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一般的跟踪15天,复杂的跟踪30天,确保无隐患再予以销号;对于调解3次以上未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由镇领导、司法所或派出所所长、村党支部书记包案化解。
此外,为巩固矛盾纠纷调解处置成果,古邵派出所严格落实回访制度,按照“谁调解、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回访当事人,确保案结事了、无隐患。(山东省枣庄市公安局峄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