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吴方砚)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县城的核心繁华区域,有这样一群充满朝气与热血的青年守护者——莘县公安局燕塔警务站的民警辅警们。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5岁,却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以青春之名将为民服务的底色越擦越亮。凭借突出表现,燕塔警务站收获了诸多荣誉,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19至2020年度省级青年文明号”等30余项荣誉称号。
构筑坚实治安防线
燕塔警务站所处之地商业繁荣、人员密集,7条街道交错纵横,日均人流量2万余人次,节假日更是飙升至5万。“为了确保辖区的安全稳定,我们实行四班三运转‘365×24小时’的警务运行机制,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都时刻保持高效运转。”莘县公安局燕塔警务站站长何涛说。
在巡逻防控工作中,燕塔警务站设立6个“平安守望点”,采用车巡、步巡、视巡相结合的立体化巡逻模式。车巡快速反应,能够及时到达事发地点;步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互动;视巡借助智慧安防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全覆盖,让违法犯罪无所遁形。
在矛盾调解方面,燕塔警务站设立了“金牌调解室”。2024年夏天,辖区内两家相邻商户因货物摆放空间起了争执,双方情绪激动,差点大打出手。接到报警后,燕塔警务站青年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民警先安抚双方情绪,随后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和市场管理方共同参与调解。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和协商,从法律规定到邻里情谊,一一为双方分析利弊,最终,两家商户握手言和,重新规划了货物摆放区域。近三年来,燕塔警务站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37件,矛盾化解成功率达100%。
打造贴心便民港湾
走进燕塔警务站,可以看到一楼服务大厅西区设置了户政、出入境、交通违法处理等窗口。这里全年无休,提供24小时一窗式服务,确保群众“即来即办”,实现“进一扇门、办多件事”。
燕塔警务站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积极推进警务服务改革创新。针对群众反映的警务办理业务种类繁多、窗口排队时间长等问题,他们推行警种业务“点菜单”式改革,将原有的单一业务窗口全部升级为综合性服务窗口,整合了户籍管理、出入境业务、交通违法处理等209项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了“一门通办”。截至目前,站内公安政务服务类通办事项覆盖率达到96.5%,窗口人均等候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近三年来,燕塔警务站累计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办理身份证、临时证件等公安业务3.2万余件。
此外,燕塔警务站还配备了室外饮水点、伞具、充电器、打气筒、折叠板凳、急救箱等便民服务设施,打造群众身边的“爱心驿站”。截至目前,他们已先后为群众提供充电、饮水、物品寄存等服务3000余人次,依托智能人像服务功能救助和找回走失儿童198名,累计发布失物招领537起,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求助点”和“安全港”。
护校安园守护祖国希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守护校园安全是莘县公安局燕塔警务站的重要职责。建站以来,他们与团县委、县教体局紧密合作,创新开展“护青盾”系列行动。
图片
在日常工作中,燕塔警务站将警力前置校园一线,在辖区各学校入驻专职校警。校警每天穿梭在校园内外,常态化开展巡逻护学、安全检查、保安技能培训、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同时,燕塔警务站依托建党节、五四青年节、中国少年先锋队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警营开放日活动中,他们邀请学校师生、家长代表走进警务站,通过展板展示、实物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大家普及防欺凌、反诈、禁毒、防溺水等安全防范知识。
“星空护学”行动是燕塔警务站的一大亮点。他们组建“警色青春”青年突击队,创新打造“123工作模式”,即在早中晚学生进出校园的7个治安风险节点,配备“1辆警车、2名警员、30分钟在岗守护”,实现驻点守护、动态备勤、周边巡逻、交通疏导等相结合的立体防控网络,为学生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青春感言
莘县公安局燕塔警务站站长何涛
又是一年青年节,从脱下戎装到着上警服,已有25年的时光。于我而言,警察早已不是一份职业,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我们把燕塔警务站打造成“24小时不打烊的先锋哨”:警种业务一门通办,让群众少跑腿;应急快反分秒必争,让危险早清零;家长里短耐心调解,让矛盾化春风。
每当夜幕降临,看着辖区内万家灯火、市井繁华、孩童追逐,心里便充满踏实、温暖与自豪。在我看来,青春就是滚烫理想的延续,是脚下丈量平安的脚步,是眼里守望群众的微光。只要警徽闪耀,热血便永远年轻,我也会矢志不渝,为公安事业奋斗终生。(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