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渔山派出所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程广泉奉献一生的地方,“忠诚、爱民、廉洁、奉献”的“广泉精神”在这里传承弘扬,“广泉调解室”也因此而得名。近年来,渔山派出所立足“ 派出所主防”,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英模精神与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深度融合,建立“广泉调解室”调解室,形成“想在前、说在前、做在前、防在前、情在前”的五前工作法,确保矛盾隐患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有效推动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儒乡圣地守正创新、落地生根。
“为了我们这楼上楼下的事不分昼夜地忙活,真是辛苦你们了,我这心病去了,吃饭睡觉都香了!”在“广泉调解室”,辖区居民杨大妈拉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说。前不久,杨大妈与楼上租户因渗水问题引发矛盾纠纷,邻里关系一度剑拔弩张。经过民警耐心调解,杨大妈、租客、房东三方达成和解,不仅渗水问题解决了,心中的嫌隙也彻底消除。从起初争得面红耳赤,到最终握手言和,这是渔山派出所精准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写照。
渔山派出所地处济宁老城区,辖区老旧小区较多,以前每天都会有各种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设立“广泉调解室”以来,群众在家门口就有了“说长道短”的地方,矛盾纠纷减少了近30% 。在“广泉调解室”,渔山派出所将“和谐”“无讼”理念贯穿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擦亮“ 1141” 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品牌,即安排一名专职民警,建立一份民情档案,用好治安积极分子、网格员、驻所律师、司法工作者四个好帮手,每季度召开一次向人民报告会议。建立健全矛盾隐患排查台账,制定矛盾纠纷跟踪回访制度,社区民警由“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对调解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及特殊群体求助,保持常态化跟踪走访,巩固调处效果,避免同类问题再发生。近年来,共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8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楼宇、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出辖区”。
“邻里纠纷无小事,有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前段时间,渔山派出所民警走访时遇到一起因电动自行车停放的邻里纠纷,经过耐心劝说双方纠纷得到平息,但在言谈中民警发现双方仍有积怨。为从源头化解矛盾,民警约上纠纷双方来到“广泉调解室”,从“以和为贵”等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入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法理、情理劝解疏导,双方终于握手言和、相互致歉,并对派出所热心调解、为民服务的作风表示感谢。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警务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渔山派出所弘扬“广泉精神”,以“脚板走访 +民情日记”进万家门、认万家人,用心用情为辖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成为群众最信赖的“ 家里人”。他们制作警民联系卡,创新提出“不稳定因素我排查、矛盾纠纷对我说、邻里纠纷我化解”,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载体,建立“ 24小时警务微信”,方便服务群众,让百姓烦难有处说,让复杂心结有人解。
“最近,电信网络诈骗又冒出不少新花招,咱们说说从哪些方面需要注意……”近日,一场“和谐邻里话平安、警民情暖下午茶”活动在渔山派出所“广泉调解室”如期进行,派出所民警、社区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和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平安。为准确掌握民生诉求,渔山派出所广泛吸纳网格员、热心群众、物业人员等力量,建立了“警保联控工作站”“渔山义警”等400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还整合了从30年前的“红袖标”队伍传承演变来的“红马甲”反诈宣传队,深入开展巡逻守护、日常走访、集中宣传,构建基层防范治理坚强堡垒,努力当好“群众的守护神、防范的宣传员、服务的警管家” 。
30年前,渔山辖区居民习惯说“有矛盾就找程广泉”,如今,群众纷纷认定“有矛盾纠纷就到广泉调解室”,“广泉调解室”已成为辖区群众家门口的“议事厅”,也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亮丽“枫警线”。(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