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桓台公安机关:加强辖区巡逻值守 严打涉农违法犯罪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公安 > » 正文

山东青岛市南公安:“一二三四”练兵体系 助推警务实战提质增效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
  构建“一二三四”练兵体系 助推警务实战提质增效
 
  山东法制传媒网:实战练兵既是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磨刀石”,更是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加速器”。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突出政治练兵为引领、素质练兵为核心、实战练兵为导向,通过构建“一种理念牵引、两条路径锤炼、三项机制保障、四种方式提升”的“1234”练兵体系,有效助推全警综合素养和实战本领提升,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树牢“一种理念”,向素质要警力。当前,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诸多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维护安全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公安机关作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前沿力量,民警辅警现场处置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能否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牢固树立“向素质要警力”的意识,有效提升全警克敌制胜的能力水平。一是坚持深挖内部潜能。依托实战练兵,通过各种培训,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增强各类战术技能和应急处置方法的熟练掌握,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二是加强青年民警培养。把新招录民警下沉基层实战单位,挑选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骨干标兵,锻造高素质的“警师”队伍,通过结对帮扶、经验传授、实践传教等方式,最大限度推动新警学习进度、提升成长速度。三是搭建人才成长舞台。立足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畅通晋升渠道把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民警选拔出来,不断激发公安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依托“两条路径”,锤炼实战本领。坚持以健全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优化练兵载体、创新训练模式,依托“线上自主学+线下集中练”两条路径,推动业务更精、技术更强、成绩更优。一方面,用好“线上”途径,利用各类网上学习平台载体,拓展学习维度,提高学习深度,打破线下学习地域时间限制,方便快捷获取所需学习资源,随时随地学习党的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另一方面,用好“线下”路径,一是立足警种系统实战亟需、短板弱项,围绕提高规范执法、舆情应对、科技应用、复杂案事件处置等能力,组织开展业务骨干专业训练,切实提升全警专业能力;二是坚持分类精准施训,按照统一组织、梯次展开、全员覆盖的要求,明确局领导带头参加中央和省、市各级政治轮训、专题训练,基层所队长率队参加最小作战单元警情处置、实弹射击等能力提升训练,基层民警按照岗位职责主动参加法律法规、警容风纪、队列礼仪、警务技能战术、基本体能等练兵活动;三是突出实战实用实效,通过“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模式,不断提升全警应对复杂情况、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水平;四是扎实推进警校合作,借助公安高校师资与科研力量优势,为破解公安实战难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推动“三项机制”,强化保障水平。着眼公安教育训练工作长远发展,大力加强训练基地、教官队伍、培训教材等建设力度,为常态化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提供坚实保证。一是做优训练基地。坚持服务实战、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理念,逐步升级提升训练基地效能,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民警训练基地品牌,为各项教学活动提供训练保障。二是做强教官队伍。加大兼职教官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省厅“金牌教官”、市局“骨干教官”、分局“能手教官”、所队“青年教官”四级教官组成的专兼职教官团队作用,不断优化“老中青”年龄梯次结构,定期安排教官赴上级公安机关和知名高校开展学习培训,更新知识储备,并为教官统一配备专用服装、装备,不断提高教官的职业荣誉感、认同感。三是做精专业课程。针对岗位化、个性化、差别化的学习需求,认真开展训前调研,组织教官积极研发精品课程和“微视频”,把收集、剖析、点评典型案例作为课程研发的重要方向,满足学习诉求,缓解工学矛盾,实现训练与实战同步。
 
  运用“四种方式”,提升训练质效。积极探索创新,综合运用以会代训、模拟演练、复盘讲解、比武竞赛四种形式,全面提升训练成果。一是建立每日警情工作调度会机制,警种部门负责人汇报训练进度,主要领导依据汇报内容,精准部署后续训练重点,及时解决训练方向、训练形式等关键问题,确保训练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坚持“实兵、实情、实景、实装”,设置各类真实场景的模拟警情,从现场处置、证据收集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模拟演练,让全警在模拟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三是推行警情处置日复盘汇报和抽查讲评制度,通过警种大队对接处警视频进行每日抽查,深入剖析每个环节,认真查找执法瑕疵和问题短板,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四是借助各级组织开展的比武竞赛活动,充分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使全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作者:方建辉 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局长)(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