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袁婉琪 郭涵)“现在,执法人员上门,不再是简单地查问题、开罚单,而是更多地从企业实际出发,指导我们整改、规范。”近日,德州市一位民营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执法环境的明显改善离不开德州市人大常委会与市纪委监委联合打出的“监督组合拳”。
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纪委监委,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检查多、频次高、标准不一”等问题,启动“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监督行动。人大监督的广泛性与纪委监委监督的威慑力相结合,推动执法行为从“查罚为主”向“服务为先”转变。今年以来,全市联合检查率达28.24%、高于全省平均9.1个百分点,涉企执法评价满意率100%、居全省首位。
在监督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深入工业制造、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等多家企业开展调研,倾听真实诉求。市纪委监委坚持开门整治,开展“行政执法企业评价直通车”活动,通过“四不两直”方式走访企业,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双方信息共享、协同发力,梳理出涉企行政执法问题和诉求10余类,为精准监督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监督的纵深推进,各执法部门迅速行动,聚焦涉企执法中的痛点堵点,紧盯7类重点问题和13个重点领域,打出查纠整改“组合拳”。共梳理涉企诉求7000余个,评查案卷2700多件,移交纪委监委线索70多条。同时,规范裁量权标准,实施“免罚”“轻罚”清单,适用案件800多件。
此外,执法方式也在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0多家企业在执法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信用修复,让“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成为常态。(山东省德州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