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省泗水县人大:前期调研做的实 精准提炼出询题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济宁兖州区:“人大+检察”让民生更贴近百姓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张美荣 李波)响铃阁复原了筒瓦屋面,整体焕然一新;郑氏绣楼修复原貌,焕发出新的风采……近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检察院检察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成员实地查看了修复现场,惊喜地发现在区检察院和文旅局的共同努力下,年久失修的两处古建筑已经修缮完毕,得到有效保护,展现出了明清建筑的历史韵味和地域文化特色。
 
    历史文物之所以旧貌换新颜,得益于兖州区检察院积极开展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活动。针对响铃阁、郑氏绣楼两处文物存在主体建筑墙体裂缝、砖瓦脱落等问题向区文旅局制发检察建议,随后区文旅局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对文物进行了抢险加固和全面修缮工作,并对全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状进行摸排,针对需要维修保护的文物,编制维修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千余万元,实现了全区文物全方位保护。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将抽象的法规政策转化为百姓身边可知可感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兖州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检察”监督联动协作机制,通过检察建议双向转化、公益诉讼联合攻坚、“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体现了监督的刚性和目的,推动民生事业精准办理,展现出和谐共治的局面。
 
    检察机关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法定机关,发挥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兖州区人大常委会将监督检察工作推进情况列入区人大常委会年度议题计划,开展检察工作专项监督,调研检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能、促进依法行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督促检察机关依法公正行使检察权;完善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协作制度,制定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与转化工作的暂行办法,对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和人大代表在执法检查和调研等履职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移交给检察机关进行深度研判制发检察建议,对被建议单位故意不采纳或未在规定时间内答复的,检察机关可申请启动人大监督程序,推动“人大+检察”监督同向发力。
 
    针对区人大代表骆超今年人代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治理百卉公园噪声污染的相关建议,兖州区检察院将代表建议转化为诉前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一方面,深入梳理群众12345热线投诉等线索,另一方面开展走访调研,与周围居民座谈交流,跟随执法人员进行巡查实测,随后向区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两部门积极落实整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及时劝导、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错时活动等手段,积极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用法治力量维护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是“人大+检察”模式助力民生的重要手段。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公益诉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区检察院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13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1件,利用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模型发现民营加油站虚假申报偷逃税款线索13条,助力区税务部门追缴税款120余万元,助力区住建局追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2000余万元。
 
    依托“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区检察院主动将监督关口前移,与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确定阶段性民生监督重点,联合开展专项调研和监督活动。例如,针对辖区内16个居民小区地下车库网络信号弱、正常通讯受影响的问题,区人大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区检察院构建“地下车库通讯信号公益诉讼监督模型”,向区工信局、住建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落实,目前已完成7个小区通信信号深度覆盖,已纳入新建小区地下车库验收清单。针对农民工欠薪问题,区检察院联合区委政法委、司法局制定《兖州区工程建设领域防范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管理办法》,从责任分工、防范治理、纠纷处置等多个方面细化明确工作规范和流程,为推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供更优法治保障。针对加油站扫码支付安全隐患,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监督辖区加油站安装可燃气体声光报警装置,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并与区应急管理局会签《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协作机制的意见》,推动检察机关和应急部门之间的贯通协同。
 
    “‘人大+检察’非简单的职能叠加,而是双赢共赢,实现了监督力量的深度融合与优势互补。”兖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大监督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和广泛的民意代表性,检察监督则具有专业性和司法强制性,两者同向发力、双向奔赴,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构建起层次更丰富、覆盖更全面、效力更刚性的监督体系,编织出一张更为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