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李蒙蒙 郭珊珊)清晨,漫步在山东省宁津县时集镇杨西川村,眼前是干净整洁的道路,耳边传来孩童的嬉笑声,绿树掩映下,村民杨荣海脸上洋溢着惬意满足的笑容。这“推窗见绿,起步闻香”的美好图景,与以前村里尘土飞扬的脏乱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入夏以来,时集镇人大组建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走访动员并率先垂范,助力清理垃圾死角超300处,清运各类垃圾逾1500吨,整治效果立竿见影。
时集镇环境面貌的显著改善,正是宁津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基层、带头实干、全员参与”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的体现。
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代表双岗建功走在前”行动计划,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民生工作,明确要求代表每月至少深入选区2次,带头参与、带头宣传、带头监督。在环境整治行动中,人大代表发挥“监督+宣传”双重效能,相衙镇人大代表通过常态化巡查和走访群众,及时提醒卫生问题,并督促整改。长官镇人大代表发起“敲门行动”,分组入户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家园自管”理念……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为让人居环境整治更精准,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将“问计于民”作为履职重点。在刘营伍乡,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倾听群众关于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方面的“烦心事”和“金点子”。关于优化垃圾清运路线、加强生活污水临时收集等建议都被乡政府及时采纳并写进整治方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40多项环境问题。
如何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突击行动向常态长效转变,也是县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保店镇人大代表杜爱冬在参与了近期一次人居环境工作视察后深有感触地说:“镇人大每季度至少组织我们开展1次视察,每半年开展1次工作评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镇政府督促整改。这其实就是常态化监督的具体形式。”代表们在前杨新村等地实地考察后,针对垃圾清运不及时、绿化养护难等易反弹问题,提出“将环境管护纳入村规民约”等15条具体建议。此外,代表们推动将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纳入镇人大各代表小组的常态化监督议题。在人大代表的持续监督推动下,宁津县各村建立了网格化管护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宁津县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监督,已助推清理各类垃圾近万吨,整治黑臭水体70余处,新增绿化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山东省宁津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