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王玉 肖玲 朱元旺)校园餐关乎着万千家庭的期盼,更承载着民族未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紧扣校园餐这一民生枢纽,创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攻坚化、融入式监督“五维监督”体系,守护全区94所学校、7.9万学子“舌尖上的安全”。
制度监督织密“防护网”
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法治引领,组织教科文卫工委、司法监察委和法工委,联动对区政府及其11个部门涉及校园餐的制度文件开展合法性、协调性审查,为校园餐管理筑牢法治基础。
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出台全区中小学校关于食堂财务的相关管理办法,全区52所学校食堂实现独立核算、闭环运行,促进校园餐管理迈入规范化轨道;32所配餐学校餐费由银行统一代收,严控配餐企业利润率不超过5%,让每一分餐费在阳光下运行。此外,创新“六餐机制”,即家委会试餐、校长陪餐、班主任跟餐、学生议餐、家长监餐、部门查餐,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让食材全程可视可查,织就从农田到餐桌无缝衔接的“防护网”,全面保障校园餐的安全与透明。
规范监督筑牢“防火墙”
食材进校是校园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岱岳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建议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大宗食材采购监督服务平台”建设。同时,邀请人大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开展现场监督,实地勘验供应商企业生产加工过程,最终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遴选33家优质供货商“持证上岗”,从源头上把控食材质量。
为加强过程追溯,针对中标供货商的采购配送、产品检验检测和大宗食材供货时效等环节,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大宗食材采购监督服务平台”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统一完善“集中采购、产品配送、全程可溯”等操作流程,使其做到食材采购、数量批次、供应厂家、检验检测等信息即时查询,实现“来源可溯、质量可控、来源可查、责任可追”的闭环管理,有效保障了食材供应链的安全可靠。
精细监督激活“内动力”
为了让进校的食材能够从“原汁原味”变成“活色生香”的美味饭菜,区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教师代表组建“行业观察员”队伍,通过组织开展人大代表现场陪餐、督餐、议餐、研餐、改餐等一系列活动,有力推动全区中小学校食堂规范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双轮驱动,不断提升食堂的服务质量。
岱岳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推动成立校园餐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落实“任务、措施、进度、时限、责任”五方面内容责任。针对学校食堂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不同经营模式与责任单位剖析原因,分类处置。对52所可自主运营学校构建运营体系;41所暂不具备自营条件学校采用劳务外包;32所无食堂建设条件学校引入4家优质校外配餐企业,严格流程与质量,全方位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财务监督守护“民生线”
为确保校园餐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岱岳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区教体部门出台有关食堂管理和食堂财务管理的配套制度和文件,严格控制学校食堂结余、食材占比、劳务支出等。同时,严格落实退费、收费公示等流程,激发有关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热情,共同探索核定饭菜的价格机制,确保校园餐质优价宜。
该区人大常委会还通过智慧管控增效能,依托大数据构建食材价格分析模型,建立动态调价机制,同时引入第三方对食堂账目进行“健康查体”,开展“食育进万家”主题宣讲,以人大之为守护校园餐民生温度。
融入式监督共育“成长树”
学校食堂不仅仅是“厨房”,更是人生成长的“智慧课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将校园餐专项整治打造为“五育融合”的生动课堂,将健康知识融合到体育课堂,将食品安全带进法治教育,将消化系统认知与生物教学结合,促进跨学科协同。通过打造“田间地头到食堂餐桌”的实践链,让学生在“忆苦思甜”饭食中体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该区人大还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学校构建动态食谱库,依学龄定制营养方案;开设民族餐窗口、提供过敏餐,以个性化供给诠释“有教无类”,让校园餐更具人文关怀。
用监督锐度托举安全底线,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监督实践,推动校园餐“五维监督”向“五育融合”跃升,让一粥一饭承载民生温度,一勺一箸诠释育人初心,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健康根基。(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