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菏泽人大:“小切口”监督做实民生“大文章”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单钢建 安睿)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群众最关心、基层需求最迫切的农田灌溉设施管护问题,扎实开展专题调研,摸透情况,找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有力有效监督切实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全市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倾听代表声音
 
  “现在咱这高标准农田建得很好,就是这个浇地还是有困难,机井要么没电,要么耗电很高,让人干着急不知道咋办。”2023年,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市人大代表任丽提出关于农田灌溉设施管护的问题,引起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
 
  如何提高农田灌溉设施管护水平,保证农田“旱能浇、涝能排”,是市人大常委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经过认真研究,确定把农田灌溉设施管护议题列入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实施精准监督,强力助推农田灌溉设施管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扎实开展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农田灌溉设施管护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有关情况汇报,深入定陶区、曹县、东明县等部分农田灌溉设施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基层人大代表和农户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随着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微型水利项目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大批农田水利项目实施,全市农田灌溉设施体系持续完善。任丽代表提到的灌溉机井使用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灌溉设施损坏率较高,且缺乏有效管护。一方面,当前农田灌溉设施用电开通、报停手续较为繁琐,且普遍存在同电网不同价的现象,导致农民使用农田灌溉设施的积极性不高,长期闲置易造成设施老化损毁。另一方面,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村级组织和农户普遍缺少管护技术和人员,维修管护资金存在缺口,这就造成设施日常维修较为困难。
 
  找准破题方法
 
  农田灌溉设施三分建、七分管。调研组在实地调研中指出,解决农田灌溉设施管护难题,不仅要降低设备损坏率,还要落实管护责任,不管是专业管护人员还是附近村民,都要有参与管护的自觉性,确保设施有人管、管得好。
 
  针对调研组提出的问题,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反复实践,对灌溉机井工程进行了改进,取消井房设计,采用便携式升降架,可根据水位调节水泵高低,灌溉完毕后可随时把水泵取出,破解水泵长期浸泡的问题。同时,机井及附属设备交付村委会统一管理,按照地块明确井长,落实管护责任。这种网格化群众自护模式方便、快捷、实用,切实提升了管护效能。
 
  强化督办落实
 
  调研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全面梳理相关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形成内容详实、问题精准、建议务实管用的专题调研报告,并经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农田灌溉设施管护的5个方面11条审议意见,已转交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依据审议意见建立问题清单和督办台账,采取电话调度、实地调研、线上跟进等方式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审议意见落地见效,以高效能监督推动提升农田灌溉设施管护水平,助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山东省菏泽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