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山东省蒙阴县蜜桃面积71万亩,年产量22亿斤,均居全国县区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蜜桃之都”和“中国桃乡”。近年来,蒙阴县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全面优化产供销全链条司法保障体系,为果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蒙阴路径”保驾护航、注入活力。
一是织密前端服务网,司法为民办实事
超前布局法治宣传,持续开展“爱我桃乡,助力果农”行动,广泛开展风险提示、法官大讲堂、规范合同等普法活动,连续10年向果农发放《致果农公开信》,提醒规避风险,依法维护权益。针对审理中发现的果农拿到的“欠条”不规范、维权难等问题,设计推广“格式欠条”文本,组织干警到42个村、19处交易市场开展专项指导,及时推送便捷服务。依托乡镇邮政网点设立法邮服务站11个,在中心村设立枫桥驿站,构建司法便民服务圈,为果农提供立案指导、联系法官等诉讼事项430次,破解果农立案难题。设立“巡回审判日”,到田间地头、村委大院进行巡回审判32次,有效化解农忙时节与诉讼时间冲突问题。助力电商规范发展,积极参与《蒙阴县物流业发展规划》《关于实施“电商兴县”战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制定,为其提供法律支撑;精准对接电商需求,通过座谈会、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提升电商从业者风险防控能力。
蒙阴法院审理涉蜜桃纠纷案件发现,部分果农法律意识不强,交易中不签合同、不要求付定金情况普遍,导致果农果商纠纷多、维权缺证据、损失大。在此背景下,《致全县广大果农防范交易风险、维护合法权益的提醒书》及“格式欠条”诞生。
《提醒书》梳理果品交易法律风险点,提示果农核实对方身份、完善交易单据、采取担保措施等。“格式欠条”引导规范书写债权凭证,记载关键要素,防范纠纷。
针对不同季节,蒙阴法院联合多部门开展“入桃点、进桃园、服务桃农”普法活动,法官讲解《提醒书》,指导填写“格式欠条”。同时,借助多种渠道扩大覆盖,确保“一提醒一欠条”有效果。
建立“连锁式”法邮服务站,打通服务山区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蒙阴县地形地貌和交通因素致司法资源分配不均。蒙阴法院联合邮政集团蒙阴分公司,依托乡镇邮政网点优势设11处法邮服务站,提供诉状模板等材料,解答立案咨询,指导群众书写诉状、整理证据。运行以来提供诉讼服务430次。
法邮服务站融入辖区治理“大格局”,贯通基层解纷资源,依纠纷类型组建调解团队,实现不同纠纷分类办。运行以来化解矛盾纠纷56起,成功率65%。蒙阴法院联合邮政局开展普法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提升法邮服务站知晓度和首选率。
二是筑牢中端防控链,倾力纾困解难题
矛盾纠纷联调联处,推动果业大镇建立“蜜桃协会”“仓储行业调解委员会”14个,推行行业纠纷行家调;与辖区19个基层部门和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力量共聚。2024年累计调处涉农纠纷268件,其中旧寨法庭化解涉桃农欠款纠纷150户。设立蜜桃巡回法庭。在旧寨、岱崮、垛庄三个蜜桃主产乡镇设立“蜜桃产业巡回法庭”,打造“5公里便民服务圈”,解决桃农难题。2025年来,三个“蜜桃法庭”共化解涉蜜桃纠纷128件,追回欠款142万元。高效办理涉农纠纷,关注涉蜜桃案件,纳入“绿色通道”,创新快审模式,明确审理指引,提高效率;与公安构建协作机制,执结涉果品案件152件,解决果农索要欠款难题。
三是深耕末端保障线,源头治理促发展
净化市场环境,聚焦果品销售、物流运输行业,蒙阴县法院联合交通运输、果业等部门,从源头上加强对行业准入资格审查,诚信情况、涉案情况、履行能力等统一建档、监督管理,并及时函告相关部门、行业组织,提前进行风险预警和防控。助推转型升级,培塑典型、试点推开,推广旧寨乡莲汪崖蜜桃交易市场经验,规范市场经营、倡导现金结算,从根本上杜绝欠款问题。配合组织、社工、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深化规范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推动全县1000余家合作社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消除桃产业发展各环节拖欠隐患。实现常态长效,源头研究解决果品市场秩序缺乏监管指导、经纪人队伍良莠不齐等问题,向行业主管部门制发司法建议,推动有关单位针对性完善相关制度规定,2025年以来,涉果品纠纷案件同比下降三成,大批果农的“血汗钱”在诉前得到兑付,实现了“一条司法建议全县果农受益”的良好效果。(来源:山东省蒙阴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