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省禹城市司法局:播撒法治新希望 法援护航伴成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青岛中院“品牌+”矩阵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张萌萌)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品牌建设作为促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的重要抓手,形成工作体系、汇聚工作合力,守护青少年走正路向未来。
 
    如何筑牢校园安全主阵地?《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青岛中院推进“品牌+阵地”建设,指导10家基层法院在21所中小学设立校园安全办公室,建立“线索发现—会商评估—分类处置—反馈评估”工作模式,对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罪错分级干预。构建家庭保护前哨岗,与检察、公安、妇联等部门协作,在全市设立11处家庭教育指导站,在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成立婚姻家事工作室,选派婚姻家事类专业法官与调解员组成服务团队,就近为群众提供法治服务。打造法治宣传新场景,发挥人民法院优势,在审判楼建设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打造“基地+圆桌法庭”沉浸式教育新地标;建好青少年法治大讲堂等平台,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600余场次,覆盖师生近40万人次。
 
    为夯实“品牌+专业”根基,青岛中院重塑权益救助精细化范式。实践中,该院推行专门化审理路径,深化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改革,指导辖区基层法院全部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专门合议庭或审判团队,促进刑事追诉、民事保护、行政履职高效协同。推行渐进式审理模式,对抚养类等涉未民事案件明确调解前置程序,搭建“村居—乡镇—法庭”三级网格结合的涉未成年人矛盾解纷体系,在登记立案前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外调解、特邀调解,促进当事人和解、减少诉讼程序的对抗性。推行嵌入式心理干预,在“回澜心屿”心理关护品牌理念的聚合下,吸纳儿童心理、婚姻家庭等领域的40余名专家志愿者对当事人开展谈话、调解并提供建设性意见,在个案审理中引入专家对涉诉未成年人及监护人的心理状态、亲子关系等作评估报告,辅助法官从最有利于儿童利益的角度作出裁判。
 
    同时,青岛中院深化“品牌+机制”融合,织密判后帮扶社会化网络。打破抚养权执行僵局,创新推出抚养费与探望权协同履行机制,在《探望权形式告知书》中加入“双向承诺条款”,建立“法院探望室—社区观察站—家庭过渡区”的渐进式探望计划,逐步推进纠纷实质化解。聚焦未成年人监护缺失困境,建立判后回访机制,采取电话回访、见面约谈等方式,动态掌握未成年人生活学习状况及父母履行义务情况,确保安置帮扶落到实处。打通未成年人回归通道,健全社会化帮教机制,联合检察、司法行政等部门推进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工作,建立25个爱心帮教基地,帮助48名涉罪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