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苏旸旸)面对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山东省东营市法学会立足“油城”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石油化工三大产业“走出去”的迫切需求,精准把脉企业痛点,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实现从被动“亡羊补牢”向主动“未雨绸缪”的战略升级,为企业扬帆远航构筑法治屏障。
转型破题,终结“单打独斗”时代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终结。”在今年3月举行的东营市油气能源行业法律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上,一位企业总裁的感慨引起共鸣。作为进出口大市,东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但对国际贸易规则、重点贸易国法律文化认知不足导致的合同陷阱、知识产权纠纷、贸易摩擦频发。
“过去遇到问题,企业各自为战,找律师、打官司,成本高、效果难料。”东营市法学会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会会长孙瑞玺坦言,“资源分散、专业服务供给不足是瓶颈。”2024年7月,山东省首个地市级法学会涉外法律研究会——东营市法学会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会成立,标志着系统性构建涉外法治服务新体系的开始。
体系护航,打造前端防御“雷达网”
转型的核心,在于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将服务重心大幅前移:
今年3月,整合政府、头部企业、中国政法大学智库、知名律所及仲裁机构资源的油气能源行业法律服务中心实质运行。其创新的“政府引导+头部示范+智库支撑”模式,使30人跨领域专家智库成为企业“出海”的智囊团。中心主导开发的“油气护航”平台入选“全国法律服务创新产品案例(涉外类)”,运行半年即完成跨境投资合规审查6项,降低企业海外风险约35%。同步推进的橡胶轮胎行业法律服务中心将于11月底挂牌。
配套推行“三个一”机制,每月走访企业把脉需求,半年联席破解共性难题,年度培训提升风控能力。中国政法大学王进喜教授在专题研讨中强调:“和平时期,律师就是冲锋在前的军队”,理念变革推动企业从“救火”转向“防火”。季度更新的《东营市涉外法律纠纷案例汇编》和10条精准风险预警信息,成为企业案头的“风险地图”。
探索在筹备中的黄河三角洲中央法务区设立域外法律查明中心,整合境内外资源提供合同审查、政策查询等一站式服务,严格筛选建立的市级涉外法治人才库(首批38名专家),构筑起覆盖法律、经贸、语言等领域的“人才防火墙”。
实效彰显,企业手握“导航图”闯世界
转型成效正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与竞争力。
“法学会搭建的平台,让我们出海更有底气!”一位企业法律顾问道出心声。市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会副会长郭磊分享的全链条合规管理经验,明珠钻具将API认证与ISO体系转化为“法律通行证”的做法,祺龙海洋构建的“三维风险雷达图”闭环方案,通过中心平台迅速在业内传播。盈科律所借助保税区政策破解马来西亚并购“双反”困局的案例,汇研律所“合规前置节省90%事后成本”的理念,为企业提供了实战指南。东营仲裁的国际能源仲裁通道与中国信保“政策性保险+法律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更丰富了企业争议解决的选择。
未来之路,法治赋能,扬帆新程
从惨痛的教训中觉醒,在转型的阵痛中破局。东营市法学会以“战略护航”取代“事后救火”,不仅为当地企业构筑起抵御国际风浪的法治堤坝,更探索出一条法治深度赋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东营路径”。实体化的法律服务中心、前瞻性的风险预警机制、专业化的智库人才支撑,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救济的全球化合规导航网。
法治,正成为东营这座“油城”搏击国际市场最坚实的压舱石。当企业手握这份由智慧和规则绘就的“出海”导航图,东营开放发展的航船,也将在法治灯塔的指引下,驶向更广阔、更稳健的深蓝海域。(山东省东营市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