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系列国画《晨昏共戏》创作谈——以鸡与鼠的意象重构为核心
文/王世军
本文以十二生肖系列国画《晨昏共戏》为研究对象,聚焦“鸡”与“鼠”两种传统意象的创新性表达。突破二者在民俗文化中的对立认知,以“晨昏”为时间轴线,“共戏”为情感内核,通过国画笔墨语言与构图技巧,实现传统生肖符号的当代转译,探索生肖题材国画在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上的双重突破。
关键词
十二生肖国画;鸡鼠意象;晨昏共戏;笔墨语言;意象重构
十二生肖系列国画《晨昏共戏》创作谈——以鸡与鼠的意象重构为核心(图1)
一、创作背景与主题立意
(一)生肖题材的传统语境与创新需求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是国画创作的经典题材。传统生肖画多侧重单个动物的形态写实或民俗寓意的直接呈现,如鸡象征“五德”(文、武、勇、仁、信),鼠则关联“子嗣繁衍”“灵性机敏”,但二者因“鸡捕鼠”的自然习性,在艺术创作中常呈对立关系,缺乏情感性的互动表达。
随着当代艺术对“人与自然”“万物共生”主题的关注,生肖题材需突破单一寓意与对立叙事,通过意象重构传递更具温度的文化思考。《晨昏共戏》正是基于此,选取“鸡”与“鼠”作为核心形象,以“打破对立、构建共生”为创作主线。
(二)“晨昏共戏”的主题解读
“晨昏”不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意象的载体:“晨”对应鸡的“司晨”属性,是光明、苏醒的象征;“昏”契合鼠的“夜出”习性,是静谧、隐匿的代表。二者虽分属昼夜,却共同构成一天的完整循环,暗合“阴阳相生”的传统哲学。
“共戏”是主题的情感落点,摒弃“鸡鼠相斗”的惯性思维,通过二者间非攻击性的互动——如晨时雏鸡与幼鼠隔阶相望,昏时鸡栖于梁、鼠戏于案,以“戏”的轻松感消解对立,传递“万物有灵、和谐共处”的当代理念。
十二生肖系列国画《晨昏共戏》创作谈——以鸡与鼠的意象重构为核心(图2)
二、意象重构与笔墨语言表达
(一)鸡:从“司晨之警”到“温和之态”
传统国画中的鸡多以雄鸡为主,强调冠红、羽劲、爪利,凸显其“勇”与“警”。《晨昏共戏》中,鸡的形象选取雌鸡与雏鸡,弱化攻击性特征,强化温和质感:
-造型:雌鸡体态丰圆,羽毛以淡墨铺底,再以赭石、藤黄分染,边缘留飞白,体现羽毛的蓬松柔软;雏鸡以浓墨点眼,淡赭石罩染绒毛,体态憨拙,传递“稚拙之美”。
-笔墨:鸡冠以朱膘加胭脂点染,不追求艳俗,反显温润;尾羽以干墨轻扫,避免厚重,与雌鸡“护雏”的温和气质契合。
(二)鼠:从“机警之辈”到“灵动之姿”
传统生肖画中的鼠常带“狡黠”感,而《晨昏共戏》中的鼠以幼鼠为主,突出“灵动”而非“机警”:
-造型:幼鼠体态小巧,身躯以淡墨勾勒,再以灰调墨色晕染,体现皮毛的细腻;耳朵以留白加淡赭石轻染,眼睛以浓墨点画,眼神清澈,无“偷食”的猥琐感,反显天真。
-笔墨:鼠的四肢以细笔勾勒,线条流畅,如“戏于案上时”前爪搭住米粒、后肢微抬,动作轻盈,通过“勾线淡染”的手法,弱化其“夜行动物”的神秘,增强亲近感。
(三)晨昏意境的笔墨营造
-晨景:以“留白”象征晨雾,地面以淡赭石加墨轻扫,模拟晨光初照的暖调;背景点缀几株新抽的竹芽,以浓淡墨分层次,竹叶以“撇叶法”快速挥就,体现晨时的生机。
-昏景:背景以淡墨加花青晕染,营造暮色的静谧;案上置一盏油灯,灯芯以朱膘点染,微光晕开,照亮鼠戏的米粒与鸡栖的竹枝;梁上的鸡以剪影式笔法,仅用浓墨勾勒轮廓,与昏时的朦胧感呼应。
十二生肖系列国画《晨昏共戏》创作谈——以鸡与鼠的意象重构为核心(图3)
三、构图与色彩:构建“共戏”的空间逻辑
(一)构图:打破时空,聚焦互动
画面采用“上下分栏、左右呼应”的构图:
-上半部分:左侧绘晨景——雌鸡带雏鸡立于阶前,右侧绘昏景——鸡栖梁上、鼠戏案头,中间以“竹帘”为过渡,竹帘以淡墨竖线勾勒,半遮半透,既划分时空,又保持画面整体性。
-下半部分:以“石阶”“案几”为连接点,晨时的石阶延伸至昏时的案下,雏鸡与幼鼠分别立于石阶两端,隔阶相望却无敌意;案上的米粒既是鼠的“戏物”,也是晨时鸡啄食的残留,以“米粒”为线索,串联起晨昏的互动。
这种构图打破“时空割裂”,让“晨鸡”与“昏鼠”虽处不同场景,却通过“物”与“线”的连接,形成“共戏”的默契。
(二)色彩:冷暖平衡,呼应主题
色彩遵循“晨昏”的调性,同时追求冷暖平衡:
-晨景:以暖色调为主,赭石、藤黄、朱膘的运用,呼应晨光的温暖;但在鸡的羽毛边缘加淡花青,避免暖调的单调,暗合“晨有微凉”的真实感受。
-昏景:以冷色调为基,淡墨、花青、石绿营造暮色的静谧;但油灯的朱膘、案上的淡黄宣纸,注入暖光,与晨景的暖调形成呼应,体现“昼夜虽分,温暖共生”。
十二生肖系列国画《晨昏共戏》创作谈——以鸡与鼠的意象重构为核心(图4)
四、创作意义:生肖画的当代价值延伸
《晨昏共戏》的创作,本质是对传统生肖符号的当代转译:
1.文化内涵的拓展:突破“鸡鼠对立”的民俗认知,以“共生”重构二者关系,传递“万物和谐”的当代价值观,让传统生肖符号承载更具普适性的文化思考。
2.艺术语言的创新:在笔墨上,弱化动物的“功能性”(如鸡司晨、鼠储粮),强化“情感性”,通过造型的“稚化”、笔墨的“温润”,让生肖形象从“符号”变为“有灵之物”;在构图上,打破时空限制,以“互动”替代“孤立”,增强画面的叙事性与情感共鸣。
十二生肖系列国画《晨昏共戏》创作谈——以鸡与鼠的意象重构为核心(图5)
五、结语
十二生肖系列国画《晨昏共戏》以“鸡”与“鼠”为切入点,通过意象重构、笔墨创新与构图突破,打破了传统生肖画的对立叙事与符号化表达。“晨昏”的时间轴线与“共戏”的情感内核,让两种分属昼夜的动物形成“共生”的默契,既保留了生肖文化的传统基因,又赋予其当代艺术的温度与思考。这种尝试,为生肖题材国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情感”为纽带,让传统符号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晨昏共戏
夜鼠衔光逗晓窗,
晨鸡振羽落星芒。
向来生肖分昏晓,
却共闲阶戏稻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