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抗战英烈黄继光 胜利80载的精神叩问
敬爱的黄继光同志:
此刻我站在成都平原的晨曦里,望着办公楼前飘扬的五星红旗,忽然想起70多年前你扑向敌人枪眼的那个黎明。你牺牲时只有21岁,和我现在的年龄相仿。每次在纪念馆里看到你的故事,总想问问,当你顶着枪林弹雨爬向地堡时,脑海里闪过的是家乡的稻田,还是新中国的模样?
去年秋天,我专程去了上甘岭。那片被炮弹翻耕过的山岭,如今已长满青松。讲解员说,战役打响时,你们连在零下20摄氏度的坑道里,每人每天只能分到半块压缩饼干和一口水。当冲锋号响起,你带着两名战士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子弹在你身边溅起一串串尘土。我试着在山坡上匍匐前进,才爬了十几米就已气喘吁吁,而你拖着受伤的身体,在密集的火力下爬完了那段相当于三个篮球场长度的距离。当你挺起胸膛堵住枪眼的那一刻,一定知道这是生命最后的绽放——你的姿势,成了永恒的冲锋姿态。
展厅里陈列着你牺牲时的血衣残片,弹孔密密麻麻,像筛子一样。讲解员说,你被抬下阵地时,手指还深深抠着泥土里的碎石。这让我想起自己工作中的场景,有时加班到深夜就抱怨辛苦,遇到一点挫折就想退缩。比起你在火网中那30米的爬行,我们所谓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比起你用身体为战友开辟的道路,我们在岗位上的坚守是不是还少了些决绝?
你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是一张穿着军装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你眼神明亮,嘴角带着青涩的笑意,胸前挂着一枚“模范共青团员”奖章。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文弱的青年,会做出那样惊天动地的壮举。后来我才明白,正是这份青春的纯粹与坚定,让你在生死关头爆发出超越常人的勇气。现在的年轻人总说“躺平”“内卷”,可每当我想起你,就觉得青春不该是这样的——青春应当像你那样,热烈地燃烧,哪怕只有一瞬,也要照亮前行的路。
在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我看到你写给母亲的信,字迹娟秀却透着力量:“母亲,要是我牺牲了,你不要难过,儿子是为祖国而死的。”这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她总叮嘱我工作别太累,要照顾好自己。我们这代人很难体会你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但每次视频看到母亲鬓角的白发,我就更加明白,你守护的,正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你牺牲的价值,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祥和。
70多年过去了,上甘岭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你堵住枪眼的身影,始终定格在民族的精神长廊里。这种精神,在加勒万河谷的英雄团长祁发宝身上见过,在抗疫一线白衣执甲的逆行中见过,在航天人征服星辰大海的征程里见过。原来英雄从不会真正离去,他们只是化作了照亮后人的星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的“上甘岭”或许不在战场,而在实验室的攻坚里,在乡村振兴的田埂上,在国际竞争的赛道中。每当遇到难以逾越的“火力点”,我就会想起你——那个21岁的青年,用生命教会我们: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
黄继光同志,你看今天的中国,高铁穿梭在你曾战斗过的土地,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朗读你的故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年轻一代的座右铭。你用生命守护的祖国,正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成长。请放心,我们会带着你的勇气前行,在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上甘岭”上,打出同样精彩的胜仗。
此致
敬礼!
一名受你感召的青年党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作者:中江县民政局 胡雪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