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战争虽已经渐去渐远,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始终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凝聚团结伟力,激荡“同舟共济渡难关”的协作之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特质是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从东北抗联的密林游击到平型关大捷的协同作战,从华侨捐躯报国到国际友华援战,中华民族以“四万万人齐蹈厉”的磅礴合力,打破了“亡国论”的悲观论调。这种根植于民族血脉的团结基因,是危局中的“粘合剂”,让中华儿女在侵略者面前筑起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抗战时期“一盘棋”思想的智慧,深刻认识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打破地域壁垒,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强化部门联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处置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把“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落到实处。要带头讲团结、顾大局,在班子中做到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在干群中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党内团结带动人民团结,将各方面力量凝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浩荡洪流,让团结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鲜明标识。
永葆进取之心,激发“苟日新日日新”的创新之力。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其代之。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从游击战十六字诀的灵活运用到抗日根据地经济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我们党在战火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为抗战胜利注入持续动力。这种在困境中求变求新的智慧,是突破困局的“金钥匙”,让中华民族在强敌环伺中找到制胜之道。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这种创新基因,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在产业升级中,跳出“路径依赖”,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在社会治理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慧治理”新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在政策落实中,避免“一刀切”,结合实际探索“一域一策”的精准举措。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敢于试错、勇于破冰,让创新活力在各领域充分涌流,以永不止步的创新实践,为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涵养清廉之风,筑牢“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自律之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伟大抗战精神彰显着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抗日根据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要求到“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优良作风,我们党以廉洁奉公赢得了民心,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这种融入骨髓的清廉操守,是赢得信任的“通行证”,让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凝聚起磅礴向心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抗战时期的清廉典范为镜,时刻绷紧纪律规矩之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权力行使中,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杜绝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生活作风上,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管好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在人际交往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交往有原则、有底线。要自觉接受监督,将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为“护身符”,及时纠正偏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拥护,为奋进新征程凝聚最广泛的民心力量。(作者:中江县民政局 胡雪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