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李佩山)2025年5月14日,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逝世61周年。为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的丰功伟绩,让人们深刻了解在英雄背后,他母亲对他人生的巨大影响,我通过深入地挖掘采访,饱蘸热泪、满怀深情地撰写了《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这篇纪实作品,经本媒体等26家中央与地方媒体平台传播后,在全国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点评、转发和发表激情感言,盛赞李星英和焦裕禄母子是伟大的母亲、英雄的儿子!
李武兵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李武兵:《我在寻找那颗星——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一文,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焦裕禄精神背后的家风传承力量。
佩山老战友深耕这片精神田园,通过李星英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展现了“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这一朴素家训,对焦裕禄人格的深刻塑造。
母亲以“行得正,走得端”为人生坐标,在战乱与贫困中咬牙送子读书、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坚韧与担当。
文中焦母的形象超越了传统慈母叙事,她既是苦难中撑起家庭的脊梁,更是焦裕禄亲民爱民、迎难而上精神的启蒙者。
这种家风与党性交融的叙事,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成长提供了生动注解——伟大精神的根系往往深扎于平凡而崇高的家庭土壤之中!
赵庆环
河南省兰考县原地调队队长赵庆环:焦裕禄的名字和他的英雄事迹,早已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但我身为兰考人,对焦裕禄和他母亲李星英之间的故事却并不知道。看了作者李佩山发表的《这是娘最后一次来看你——记焦裕禄和她的母亲李星英》一文,我才得以了解,并为之十分感动!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我们走遍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也走不出母亲的牵挂。李星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焦裕禄的人生轨迹。她用朴实的话语教育儿子:“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好男儿要有担当,要做一个好人,做天上最亮的星!”这对焦裕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她不愧是中华民族杰出女性的代表!
兰考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感谢李星英她老人家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个好党员、好公仆、好干部,也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像作者李佩山这样传播正能量的好作品!
李绍进
山东老年大学书法班学员李绍进:李佩山老师报道焦裕禄和他母亲的作品,我认真地读了两遍。真是太感人了!
焦裕禄的家乡与我的家乡只有20里路,对焦裕禄的事迹我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读了这篇文章,那些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更能打动人们的心弦。看得出来,他是带着浓厚感情撰写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作品的时代意义,已经超越了它的艺术价值本身。
从文章的背后,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人品、作风和驾驭文字的功力,值得读者尊敬、学习和感悟。珍贵的历史,动情的回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希望今后能读到更多这样的精品力作!
马仕兰
原铁道兵时期的女军医马仕兰:我拜读了作者满怀深情写在焦裕禄书记祭日的长篇纪实作品《这是娘最后一次来看你——记焦裕禄和她的母亲李星英》,确实很受感动。
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焦裕禄母亲李星英识大体,明事理,吃苦耐劳,心胸宽阔,深刻地影响了焦裕禄的人生。最终,使焦裕禄迅速成长为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我们在学习焦裕禄英雄事迹,缅怀焦裕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的同时,也要永远铭记在焦裕禄背后的伟大母亲李星英!
王元生
中铁十四局集团原副总经济师王元生:在纪念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逝世61周年前夕,我在今日头条读了《我在寻找那颗星——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这篇正能量十足的文章。
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挖掘、收集、整理焦裕禄事迹及其背后感天动地的故事实属不易。这对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克服一切向前看的不良倾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的往事,采访挖掘、整理撰写出来奉献给读者,也是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真诚地为作者点赞!
葛一泓
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路学校五年级学生葛一泓:《焦裕禄和他的母亲》这篇文章,写出了他们母子亲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冰天雪地中,焦裕禄夫妇和子女们从老家要走时,母亲依依不舍地为他们送行。焦裕禄见母亲迟迟不肯回去,便连忙放下行李,脱下帽子,喊了声“娘”,就对着母亲李星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磕了三个响头。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母子情深。
我十分敬佩焦裕禄,因为他勤奋好学、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孝顺老人,他的美好品质与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虽然焦裕禄已离开我们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周泽明夫妇和小孙子在一起
河南省兰考县棉麻公司原办公室主任周泽明:在焦裕禄逝世61周年到来之际,我看到了作者李佩山撰写的《我在寻找那颗星——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一文,读后颇有感慨。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就是这样,她具有强大的意志和品格力量,坚韧而又顽强,在她的亲切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逐渐培养出了焦裕禄这样一个从好孩子、好学生到好党员、好干部、英雄楷模的人。
焦裕禄一生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亲民爱民,无私奉献。他是兰考全体人民的贴心人,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典范。我作为一个兰考人,为此感到十分自豪。焦裕禄和她母亲的精神,我们将永远学习和传承下去!
刘震
中铁十四局集团四公司员工刘震:子女将以怎样的姿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脑海中都镌刻着母亲的精神印记。如果说父亲是撑起房屋的梁柱,那么母亲就是滋养生命的源泉。她们以柔韧的力量浸润着幼小的心田,托举稚嫩的羽翼飞向星辰大海。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钉”。作为儿子人生最初的启蒙者,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将生命化作不灭的明灯,照亮了焦裕禄的精神原野。焦裕禄血脉里流淌着对党的忠诚不渝,骨子里熔铸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情怀,无不映照着母亲李星英用生命编织的精神图谱。
从李星英对焦裕禄一句“党需要你去,你就放心地去吧,娘能撑得起这个家!”,到蒙山沂水间梁三喜母亲的“人死账不能死”;从倪萍的《姥姥语录》,到焦波镜头里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从“忠厚传家”的家训,到中华大地千万母亲共同编织的生命经纬。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正是这些不曾握过笔的手,却用生命点亮了孩子们前进的精神灯塔;正是这些未曾进过学堂的布衣荆钗,却用温良恭俭让浇灌出了民族的高贵品格;正是这些浩瀚如星河般的平凡母亲,以永不熄灭的一道道生命的光芒,铸就了华夏子孙挺立的脊梁!
孔令气
河南省兰考县军转干部、县残联原理事长孔令气:作者饱蘸热泪、满怀深情撰写的《焦裕禄和他的母亲》的感人故事,被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尽管是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但时至今天悉心读来,仍然撼人心魄,催人泪下,敬意油然而生。读完全文,一位朴素慈祥、饱经风霜、深明大义、坚强伟大的母亲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掩卷深思,焦裕禄精神究竟源自哪里?毫无疑问:源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源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源自战争年代残酷环境和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先后在工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历练,源自无数英烈人物的感化……但尤其不容忽视的是,焦裕禄精神与母亲李星英对儿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密不可分:
——在焦裕禄小时候,母亲时常带着下地干活,教他认识并采挖多种野菜,做成野菜粥充饥,让他切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苦。
——父亲因生活所迫,悬梁自尽,哥哥下落不明,母亲让他顶包打瓦,并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人到啥时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
——焦裕禄从抚顺煤矿逃出虎口,回到家乡,母子俩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告诫儿子:“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好男儿要有担当,要做一个好人,做天上最亮的星。”
——1947年7月,焦裕禄随军南下临行时,母亲对他说:“党需要你去,你就放心地去吧,娘能撑得起这个家!”
……
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说得好:“奶奶用她深沉的爱和坚韧的意志,深深地影响了父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