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青岛邢宁宁:巾帼创业展身手 履职为民显担当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手写感谢信背后的司法温度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 蔡雨轩 于慧)“通知我的工作人员、庭长还有书记员耐心指导我们线上应诉的流程,因为我年龄大,更年期综合症,记忆力不好,反复的问,这三位工作人员的态度让我感动……”近日,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人民法院钢城法庭收到一封手写感谢信,这封信的背后,是一位当事人切身经历的司法暖心故事,也是新时代司法为民的生动写照。
 
  技术鸿沟下的司法关怀
 
  王某是被告孙某的母亲,代理孙某参加诉讼。由于王某和孙某现居住在外地无法返回,故申请采用互联网庭审的方式参加诉讼。王某平时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对线上开庭充满焦虑。接到案件后,书记员主动与王某电话沟通,添加微信,先后多次通过视频“手把手”指导登录互联网庭审小程序,甚至专门制作操作流程图。王某在信中特别提到:“因为我年龄大,更年期综合症,记忆力不好,反复的问,这三位工作人员的态度让我感动。”书记员的耐心指导让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当事人顺利参加庭审。
 
  24小时在线的司法温度
 
  王某第一次参加诉讼,对于庭审流程、诉讼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存在诸多疑问,承办法官多次利用午休和周末时间为其耐心解答疑问。王某在感谢信中动情的写道:“特别是彭庭长,为人父母官,一点架子都没有,平易近人,休息时间也能解答我不懂的事情。我感觉我太麻烦,太啰嗦,心里过意不去,寄送两条丝巾表示歉意,彭庭长马上寄回给我,不拿我们百姓一针一线,真是我们百姓的好官员。”
 
  人性化保障诉讼权利
 
  正式开庭当日,王某在陈述时情绪激动,突发心绞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承办法官让王某马上口服速效救心丸,多喝水,平复自己的心情,待其症状缓解后温声询问:“慢慢说,不要激动。”尽管王某陈述断断续续的,承办法官也始终保障王某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放缓了庭审节奏,最终顺利完成了全部程序。
 
  庭审结束后,王某马上寄来这份手写的感谢信以表达自己真挚的谢意,法官和书记员表示:“要努力让每一位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尤其是让困难者在诉讼中不失尊严,正是我们践行的使命。” 这封质朴的感谢信,见证着司法为民的初心在每一个细节中落地生根。(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