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吉林长白县法院八道沟法庭年度纪实|法治进程中的坚守与前行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张龙:“新型犯罪”的打击尖兵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他的故事
 
  作为一名新型犯罪侦查民警
 
  计算机是他的战场
 
  数据是他的武器
 
  从浩瀚数据中研判分析
 
  从海量信息中寻踪觅迹
 
  似沉默无声
 
  却波澜起伏险象环生
 
  张龙,36岁,梁山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电信网络犯罪侦查中队民警。201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先后在派出所、刑警、网安多个警种工作,先后记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丰富的一线实战经历,使他融汇贯通了各警种的办案思路,练就了一身传统侦查加新型犯罪研判的好本领,为传统侦查插上了信息化、科技化的翅膀。
 
  在破解难题中寻找“新战法”
 
  “嫌疑人使用特殊手段隐藏真实网络实施犯罪,这个案子侦破难度确实大。”在侦办一起专案时,作为专案组研判负责人的张龙顿时感觉“压力山大”。面对这张纷繁复杂的犯罪网络,侦查工作遇到了系列瓶颈:网络赌博打着棋牌游戏的幌子,服务器架设在境外,参赌涉案人员数量较大,调查难;嫌疑人团伙骨干境外指挥,境内发展大量下线代理,缉捕难;线上游戏金币充值,涉赌资金“乔装打扮”反复流转,溯源难......
 
  张龙带领专案组全身心投入侦查工作,夜以继日地追踪人员流向、信息流向和资金流向,但好像始终是在“毛细血管”里打转,找不到“大动脉”。随着案件侦办的深入,张龙提出,只要跟着资金流向找到“毛细血管”与“大动脉”的连接点,就是案件破获的关键。这个想法让整个专案组为之振奋,一个全新的侦查思路被应用到实战中。
 
  “他天生是当警察的料,思维敏捷,心思缜密,第六感出奇的准。”这是刑警大队同事们对张龙的一致评价。为及时侦办案件,张龙多次向网络技术工程师请教,又查阅大量材料,最终锁定了滞留境外的犯罪嫌疑人,并以此为切入点成功分析出一个三层架构的诈骗团伙。2023年3月,该案被省公安厅评为典型案例,张龙作为侦查人员在全省交流分享办案经验。
 
  争做海量线索分析“领跑人”
 
  为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犯罪,张龙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熟练掌握了各种侦查研判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创新方法,边学边用。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运用多种资源技术打击违法犯罪的情况,让数据说话,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也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面对不断翻新的网络犯罪手法,张龙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2023年,张龙牵头侦办一起电信网络犯罪案件时,从海量数据中一点点抽丝剥茧,从2.8万余个电信诈骗关联银行账户中,最终分析出该平台收款使用的257张涉案银行卡,关键涉案人员身份也浮出水面。
 
  正当大家认为案件即将告破时,张龙却敏锐地发觉,此案还存在疑点。经过对案件进行串并,他发现犯罪团伙的财务主管没到案,无法完全获取到案嫌疑人非法获利情况,这就预示该平台还有更深层次的犯罪架构。他带领专案组经过近72小时的缜密侦查,彻底查清了该犯罪团伙的组织框架、经济来源、违法犯罪事实。最终,在张龙的精准研判下,专案组民警抓获了目标嫌疑人22名,成功破获梁山县特大电信网络犯罪案件。
 
  忠诚奉献背后的铁骨柔情
 
  张龙出生在一个军营家庭中,从小耳濡目染的军营氛围造就了他勤劳朴实、踏实务实的良好品格,父母的言传身教,更使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奉献。在家人的眼里,张龙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他把时间都交给了一个个案件。“每当接到电信诈骗案件报警,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因为每一起警情都牵扯至少一个家庭。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内心就会迸发出一种动力,那就是惩恶扬善,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张龙坚强的外表下包裹的是一颗比常人更炽热、更深情的心。
 
  多破案不如不发案,多止损不如不受损,在打击电信诈骗的工作中预防是首要任务,张龙积极开展预防电信诈骗讲座10余起,参加反诈宣传活动30余次,发表预防电信诈骗文章100余篇。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网络犯罪形势,张龙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钻研侦查业务,锻炼克敌制胜本领,把案情再摸透,线索再深挖,侦查程序再做实。在疑难复杂案件面前,张龙破案攻坚的步伐始终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