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吉林长白县法院八道沟法庭年度纪实|法治进程中的坚守与前行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山东沂水张庆英:在乡村振兴路上奔跑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宋付忠)作为一名身在基层的沂水县十九届人大代表,山东沂水县高桥镇张家山宋村党支部书记张庆英怀着对家乡的满腔热爱,敢于攻坚克难,为把家乡建设成为产业兴、村庄美、人心齐、百姓富的美丽幸福乡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奋力奔跑。
 
  一、听民意提建议
 
  2014年张庆英走马上任,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村中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村民收入低,经济落后。如何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成了张庆英上任后日思夜想的问题。她转遍了村中的角角落落,频繁出入群众家中,倾听群众的呼声,多渠道收集群众信息,将村情民意了然于胸。当上县人大代表后,她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有关部门的了解和支持。在县人代会上,她积极代表群众发声,提出内容涵盖交通、民生、乡村振兴等多方面的建议,得到了县镇两级的高度重视,并对建议逐项进行了研究解决。建议的有效落实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有力地发挥了人大代表为群众代言和维护群众利益的作用。
 
  二、秉真情作表率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容之一。之前张家山宋村的落后,还表现在人居环境脏乱差上。为打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张庆英发动全体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家各户打扫好庭院卫生,整理好房前屋后杂物,还因户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在拆除临时和违法建筑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部分群众对拆临拆违工作不理解,认为自家为了方便临时搭建的鸡舍、柴草棚拆除后,原先堆放在里面的杂物无处安放。群众心结在哪,干部着力化解在哪,张庆英秉承干部带头拆除的原则,带头拆除自家的鸡舍,给全村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且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到有拆临拆违任务的村民家中,帮助收拾随处堆放的杂物,劝导其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2022年,张家山宋村加大投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8万元,重点引进绿化苗木,对墙体进行了粉刷美化,同时积极开展卫生改厕,村庄亮化等工作,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三、兴产业谋长远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张庆英深知,张家山宋村要发展要振兴,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才有经济的活水,造血的能力。如何发展产业,也是她一直在苦思冥想的问题。她做的第一步,是流转土地300亩,主要以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为主。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她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到寿光,青州等地考查察,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寻找突破口,2021年,按照提质增效,发展特色农业、盘活资源,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张庆英积极谋划,多次召集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商定,充分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和闲置劳动力,依托本村大棚蔬菜种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蔬菜基地”模式,把分散的单个小农户生产有序的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头经营的作用,负责为蔬菜大棚承包户提供农资,实用种植技术,蔬菜分拣代收代销等服务。通过支部带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施,基地运营的方式,指导蔬菜流通大户与农户签定辣椒订单合同100余亩,主要销往寿光,青州等周围地市,打造了张家山宋村蔬菜品牌,累计解决劳动力100余人,参与农户总收入达300余万元。2021年获得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6万元,补齐了张家山宋村蔬菜产业发展短板。
 
  路漫漫其修远兮。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张庆英一直以奔跑的姿态在前进。她说,要当好一名农村人大代表,必须扎根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始终把实现群众共同富裕作为自己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无愧于人大代表的光荣称号。(山东沂水县高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