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过去的两周,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重打乱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特殊时期,疫情防控要求减少出行,避免人员聚集,但当事人的纠纷还得解决,仲裁案件还得办理。如何保证抗疫和办案工作两不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山东日照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办案秘书们,在疫情下的平凡一天。
上午8:00,业务科工作人员陆续到达单位,对办公室进行通风,对办公用品进行消杀,进行每日体温测量,严格按照单位要求进行充分的防护。
上午8:30,业务一科的办公室响起一阵阵拨号铃,每天正式开启一天的工作之前,每一位办案秘书都需要将手里尚未结案的案件进行一遍梳理,根据需要或联系仲裁员推进案件进程,或联系当事人了解案情进行调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后续工作有序地进行。
日照仲裁委员会现在在审的案件中,绝大多数的仲裁庭组成来自外聘仲裁员,所以在安排庭审的时候就需要协调三位仲裁员的时间。很多时候为了方便当事人,还需要连同当事人的时间一并协调,这样有时安排庭审这一件小事就需要六七次的电话联系。
疫情期间,即使线下的仲裁工作有所阻滞,但是借助今年启用的“日照仲裁智慧办案平台”,案件办理工作一刻都不能停顿。
上午10:00,参加案件研讨推进会议。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重,对仲裁办案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今年1-10月,日照仲裁办受理案件904件,同比增长30%左右,临近年底,面临巨大的案件审限压力。会上,党组书记、主任贾秀玲同志和办案工作分管领导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宗武同志,亲自听取案件办理情况汇报,对疑难案件进行研究探讨,统一部署推进方案。
上午11:00,业务二科科长董奇和原宣传联络科的科长田洪峰正在讨论修改日照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11月初,田科长就已经全部办理完成了退休手续,但是由他负责牵头进行的《日照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修改尚未完成,“退休不退岗”的田科长仍旧天天到点打卡,充分与一线办案人员讨论,结合日照仲裁新的发展需求,认真耐心地整理着修改意见。
下午1:30,距离正式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办案秘书张曦文就早早的开始检查、调试视频设备,联系当事人进行试用。在当下疫情防控措施收紧的情况下,他们充分利用“日照仲裁智慧办案平台”的建设成果,在与当事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网上庭审。正式庭审前,办案秘书就会通知双方当事人通过自己的办案系统端口上传证据,并将网络庭审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向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员一一告知,以确保庭审顺利进行。
下午14:00,一上班,办案秘书侯怀远和财务室的李慧就早早的来到了“安泰-水晶花园”小区门口进行执勤。连日来,他们全面落实日照市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部署要求,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与党员“双报到”包联社区——“安泰社区”进行对接,认领疫情防控任务,每日到点执勤,协助督促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登记,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机关先行”。
下午15:00,网络视频庭审进行中。
这是一场只能看见办案秘书和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的“云庭审”——仲裁员和被申请人都是外市,都通过各自的网络端口登录“日照仲裁智慧办案平台”进行视频庭审。通过网络进行视频庭审,既切实保障了当事人身体健康与安全,又依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各项仲裁权利,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抗击疫情与办案工作“两不误”。
下午16:00,业务一科科长苏循辉正在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在审案件中,大量的程序推进、调解沟通、证据收集和质证工作需要各位办案秘书完成。今年1-10月,日照仲裁委员会已经结案800多件,案件的调解率达到85%以上,真正实现了“阳光仲裁、协同致和”的日照仲裁理念。
下午17:30,立冬后的时节,到了五点半的下班时间天已经黑了,两位仲裁员才刚刚结束自己的工作赶来合议案件。由于日照仲裁委员会聘任的仲裁员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随时进行合议,因此经常会有到了下班时间才“凑齐”三名仲裁员进行合议的情况。为了更加方便和及时的沟通,办案秘书们也会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建立微信群的方式,随时组织仲裁员对案件进行讨论。
近年来,日照仲裁委员会充分发挥仲裁“专家办案”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和锻炼了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的仲裁员,为日照仲裁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力量。(山东日照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