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胶州警营里00后新警——“小吕”入列,守护力满格!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交警姚利杰的变与不变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陶遵臣)11月5日早高峰,在山东省威海市区海滨路幸福门岗密集的车流中,姚利杰忙碌地疏导着交通。从入职到现在,70后姚利杰已在交警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4年。
 
  二十多年坚持在路面执勤,姚利杰见证的了威海城市的发展和交警队伍的发展壮大、警备升级。“唯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我们始终坚持为市民出行安全保驾护航的决心。”姚利杰说。
 
  刚入职时,交通指挥手势只有3个
 
  1991年,继考上威海卫生学校的姐姐之后,老家在文登农村的姚利杰,考上了威海市体校。一家两个孩子有了城市户口,这着实让姚利杰的父母在村里挣足了面子。在当时,这意味着孩子以后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进入体校,身高1.8米的姚利杰选择了篮球专业。“学校当时把我们作为老师的后备力量培养,毕业之后回文登,由教育部门分配工作。”姚利杰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原准备站上三尺讲台的他,站上了三尺岗台。
 
  1994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威海经济快速发展,“一条马路两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一个警察满街跑”的老威海市容也在发生变化:道路开始变宽、车辆开始增多。
 
  交警部门需要扩大队伍,面向市体校等职业中专招收交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姚利杰和同班其他7名男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面试,并顺利通过了政审,留在了现在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交警。
 
  姚利杰觉得,他和一起考入交警队伍的同学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此后,入职交警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从原来的中专生,慢慢变为大学生、研究生,从仅面试、政审即可入警,到现在需要经过和公务员一样的考试流程,严格筛选之后,才能进入警察队伍。
 
  “那时候的交通情况比较简单,培训也简单,指挥手势就3个,直行、左转弯、停止。”姚利杰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威海车辆增多,交通情况复杂起来,交通指挥手势也在与时俱进,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8个,多了减速慢行、前车避让后车、变道、右转弯、靠边停车。姚利杰也从最开始接受培训的新人,变成了培训新人的的总教官。
 
  “上岗1分钟,规范60秒。对规范指挥有了深刻认识,形成了好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姚利杰说,大家有时会抱怨他培训时太严格,但当执勤手势得到市民赞赏时,内心还是对他非常感激。
 
  老式抓拍相机用胶卷,得每天爬灯杆更换
 
  红白相间、上下两层、高约60-80厘米,这就是姚利杰工作之初每天在马路上的岗位。
 
  1994年10月份,结束入警培训后,姚利杰站的第一班岗在如今的幸福门岗。“站上三尺岗台后,前几分钟大脑一片空白。”姚利杰说,好在平时训练严格,他很快做出了正确的指挥手势。
 
  姚利杰说,在当时的交通情况下,站上岗台,才能让视野更开阔,更于观察路况、指挥交通。“那时候为了更好地指挥交通,得采取四面转法。现在为了适应新的交通形势,路面执勤交警要不断在路口走位,不仅仅指挥交通,更重要的是引导文明交通。”姚利杰说。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岗台渐渐不适用于繁忙的交通状况了。1998年10月11日,威海撤除城区内19座交通岗台,成为全国第一个撤除交通岗台的城市。
 
  那段时间前后,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指挥交通的地点,还有警用装备。
 
  1997年9月,威海交警自主研发了“冲红灯自动拍照系统”,初步实现了公安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实现了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的根本转变,步入了现代化发展轨道。不过,抓拍用的是胶卷相机,需要定期换胶卷,后期还需要筛查、冲洗。
 
  “上岗就得爬上灯杆,换胶卷。”姚利杰说,当时他每天早上都要取出灯杆上的自动抓拍相机胶卷,换上新的。这种情况持续两年左右,直到电子抓拍系统投入使用。
 
  现在,如果有人驾车闯红灯、违规停车,不用警察出现,违法行为都会被监控拍下来,图像非常清晰,极大地提升了交通秩序。
 
  此外,13件套的单警装备、针对酒驾的各种酒精检测仪器等先进的警用设备也出现了,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升级换代,这在便捷了交警工作的同时,也更有利于保证市民的交通出行安全。
 
  人车分离科技护航,市民出行文明又安全
 
  “警察同志,我的钱包丢了,没法回文登了,你能借点钱给我吗?我一定还。”“不用还了,10块够吗?”……
 
  这一幕发生在1996年秋天的威海城区路口,警察正是在路口执勤的姚利杰。姚利杰说,那是第一次有市民向他借钱,身为交警,就要“为市民服务、救危扶难”,群众有了困难他当然得帮。
 
  不少市民应该还有印象,上世纪90年代,威海城区主要路口基本都有便民箱,箱里有打气筒、气门芯、应急药品等便民物品,这些都是交警自掏腰包购买的。
 
  姚利杰说,那时候很多市民都是骑自行车出行,因此打气筒的消耗非常大,他在大桥岗执勤时,基本三天两头就要更换打气筒。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开始逐渐替代自行车,成为道路上的主角,打气筒、气门芯等用得越来越少,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交警服务市民的举动却从未消失,帮忙换汽车轮胎、雪天推汽车等爱心举动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令姚利杰记忆犹新的,还有1996年威海城区交通开始实行人车分离。
 
  城市不断发展,交通情况不断变化,人车分离势在必行。然后,如何改变市民多年来形成的固有通行思维,成了姚利杰和同事们的当务之急。
 
  “我们一名警察负责一个路口,每天挨个教市民怎么过马路。”姚利杰说,他们先从每天固定的上下班人群入手,人行横道绿灯亮时,领着行人通过马路,这期间还得拦下不习惯让行的车辆。就这样不厌其烦地解释、劝导,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家才基本都习惯了人车分离的新通行方式。
 
  而人车分离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20多年后的今天,我市路口交通事故年平均死亡人数下降了67.5%,威海成为全国交通文明出行的典范。
 
  比起24年前姚利杰初入警的那一年,现在,威海的道路宽了、车多了、行人多了,交通通行情况也更复杂了,科技在交警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姚利杰认为,时代越是进步,科技越是发达,交警规范警务、服务交通参与者的理念越是要不断升华,“为市民服务、救危扶难”就更应该牢记在每名交警的心间。(山东省威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