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郑乃文 吴思雨 周宇航)四川省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聚焦干部队伍建设与农民人才培育“双主线”,创新机制、优化载体、提升服务,构建“党建统领、育用结合、赋能振兴”工作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强基铸魂,校准人才成长“航向标”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思想政治和廉洁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夯实思想根基。一是廉政教育筑牢“防火墙”。开展“廉风润新苗”系列活动,通过“六个一”举措为新进干部上好廉政第一课,帮助其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2025年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场覆盖680余人次,开展谈心谈话480余人次。二是思想交流架起“连心桥”。举办“搭连心桥・传经送宝・育新生力”主题座谈,组织近两年新招录的28名干部与局领导、优秀党员代表深入交流,传送宝贵经验,凝聚服务“三农”共识。三是政策宣讲铺就“奠基石”。围绕机关规范、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内容开展专题讲解,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纪法规、农业政策纳入培训核心,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
精准培育,搭建人才成长“快车道”
立足“三农”发展需求,系统构建“导师制”传帮带体系,推动人才培育精准化、实效化。一是精准结对促成长。推行“师带徒”双向选择,明确导师职责,加速年轻干部政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56名新老同志结成“互助对子”,开展结对指导500余次,争取项目15个,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国家、省、市等试点工作9项。二是模式创新提质效。将“导师制”延伸至农民培育领域,推动43名优秀学员转化为“农民导师”,创新“三改”模式提升培训实效。三是立体培育赋新能。构建“课堂+田间”立体培育场景,建立“农民田间学校”,推动学用结合。截至目前,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411人次,认定754人,其中45岁以下学员占比5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0%,高中及同等学历占50%,队伍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专业化特点。
协同赋能,激活人才发展“生态圈”
强化资源整合与机制保障,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一是统筹资源管理。依托机构改革,整合农广校、科教站职能,由局党组统一调配资金、师资、基地等资源,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激励政策。构建身份、职业、金融、社会、信息“五项保障”,落实职称评定与金融扶持,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411人次,66人获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初级48名,中级11名,高级7名),超80%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24名学员被选为“两代表一委员”,超过200名学员加入村(社区)干部队伍。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将“导师制”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定期评估与跟踪机制,拓展数字农业、乡村治理等新领域培训,营造重才爱才良好氛围。在人才带动下,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总动力达30.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96%以上,百亩攻关片“稻—麦”周年平均亩产首破“吨半粮”大关,达1539.4公斤,创全省高产纪录。
下一步,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三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导师制”传帮带长效机制,拓展智慧农业、乡村治理等新领域人才培养,推动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谱写乡村全面振兴广汉新篇章注入不竭动力。(四川省广汉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