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艾玉花)6月12日,山东省梁山县财政局利用“周四课堂”集体学习时间,对局全体执法人员就《梁山县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解读和学习,主要介绍了实施方案的背景与意义、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职权行使、科学统筹涉企行政检查计划、精准高效实施涉企行政检查等七个部分。重点强调了优化行政检查流程、明确检查范围与主体、推行清单管理、统筹检查计划、强化信用监管、推广服务型检查等内容,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通过培训学习,在完善法治财政建设方面发挥了以下积极作用:
一、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规范检查程序、减少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等行为,降低企业应对行政检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更专注于经营发展;执法人员执行透明的检查规则和公正的执法行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感,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投资,促进地方经济更有活力。
二、提升行政效能。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可减少自由裁量权滥用,明确检查标准,避免“运动式”“一刀切”检查,提高财政监管的精准性和效率;协调跨部门检查,统筹检查计划,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节约行政资源。
三、防范廉政风险。通过公开检查依据、程序、结果等,压缩“暗箱操作”空间,减少权力寻租,防范个别人员以检查名义谋取私利;促进依法行政,强化制度约束,确保财政监管在法治轨道上正确运行,维护好政府公信力。
四、服务企业发展。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时,可及时指导企业整改,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降低违规风险,进一步推行“服务型”执法检查,实现良性发展;检查中收集的企业诉求可为财政政策调整(如减税降费、补贴发放等)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政策反馈通道。
五、落实国家政策。以中央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为导向,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在基层落地,使财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法治化,进一步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六、制定具体措施。制定检查清单(明确事项、依据、频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建立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实施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畅通企业投诉救济渠道等。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县财政局转变职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举措,既能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防范经济风险,又能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的成长环境,最终实现“监管”与“发展”相平衡。(山东省梁山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