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梁山小安山镇:小网格大作为筑牢安全防护网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财经 > » 正文

山东莒南县下沉一线“开小灶”:以精准帮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董彦强)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基层治理的“重头戏”。山东省莒南县应急管理局创新实践“下沉一线‘开小灶’”模式,将监管执法力量转化为服务指导资源,通过“会诊把脉、开方抓药”的精准帮扶,推动企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防控”转变,为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从“监管者”到“服务员”:角色转型破解“两张皮”难题。
 
    传统安全监管中,执法人员与企业常陷入“检查-整改-反弹”的循环,根源在于“重处罚、轻服务”的单一模式。莒南县应急管理局主动打破这一困局,将监管执法与帮扶指导深度融合,变“事后追责”为“事前预防”,通过三方面转变实现角色升级:服务前置化,监管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以“安全顾问”身份参与作业流程设计。例如,在某化工企业动火作业现场,执法人员发现易燃品存放不规范后,不仅立即叫停作业,还协助企业重新规划危化品存储区域,增设防火分隔设施,并指导制定《特殊作业安全操作手册》,将风险防控嵌入生产全链条。指导场景化,针对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高风险环节,监管人员以“现场为课堂、问题为教材”,组织辖区企业开展“沉浸式”学习。在某工贸建筑厂房工地,监管执法人员通过对比两张作业票的差异,详细讲解安全带挂点选择原则,并现场演示“双钩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使企业从“知隐患”到“会防患”。管理长效化,帮扶行动不仅解决个案问题,更注重推动企业建立长效机制。例如,在某机械制造企业,监管人员帮助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绩效与员工薪酬挂钩,并指导开展“班前五分钟安全警示”活动,使安全意识从“管理层要求”转化为“全员自觉”。
 
    二、“开小灶”的三大核心机制:精准、系统、闭环。
 
    莒南县的实践表明,有效帮扶需构建“精准识别-系统施策-动态跟踪”的全链条机制:“靶向式”隐患排查,聚焦易被忽视的“角落隐患”,如配电箱未上锁、电工无证上岗等细节问题,通过“专家+执法+企业”三方联合排查,建立“一企一册”隐患台账。“会诊式”问题攻坚,针对共性难题,组织跨企业“安全沙龙”,分享标杆经验。例如,在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整治中,监管人员召集15家企业负责人,现场观摩某企业安装的“火花探测+熄灭系统”,并邀请专家解读《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范》,推动行业整体安全水平提升。“销号式”整改落实,对帮扶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某纺织厂因消防通道堵塞被限期整改,监管人员不仅协助重新规划物流路线,还协调消防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最终该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整改成效转化为发展动能。
 
    三、成效与启示: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
 
    “开小灶”帮扶指导行动采取“现场指导+观摩学习+集中座谈”的模式,将生产作业现场变为最直观的课堂,让企业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应急技能。企业安全能力提升:36家受助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76项,隐患自查率提高40%;监管效能提升:通过“服务型执法”减少企业抵触情绪,执法检查重复率下降25%;治理理念从“管控风险”向“培育能力”转变,通过“授人以渔”的帮扶,企业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如某企业自发成立“安全互助小组”,定期开展交叉检查,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莒南县“下沉一线‘开小灶’”的实践,本质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创新探索。通过将监管力量转化为服务资源,既筑牢了安全生产的“防火墙”,又激活了企业发展的“内驱力”。(山东省莒南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