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法庭初上线,三天审理八案件
——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利用“互联网”开庭模式审理刑事案件
山东法制传媒网吉林:(舒士旺)受疫情影响,多地看守所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被告人无法被提押至法院参与庭审,审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为解决因受疫情管控影响,导致当事人无法到庭参加诉讼问题,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和人身健康安全,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积极探索和推进 “互联网+审判”模式审理刑事案件。
此次“云间”庭审历时三天,远程审理了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等8起刑事案件,切实提高了审判质效。
刑事案件审理由于涉及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律师及当事人等多方,通过互联网开庭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前期的准备工作也更为复杂。为确保庭审工作顺利进行,白河林区基层法院积极学习兄弟法院互联网庭审经验,网络技术人员全程对系统操作、庭审流程、网络保障等方面进行指导与跟进。同时,指派多名干警分成两组,前往敦化、汪清两地看守所,与看守所方面取得联系,保障在押被告人能顺利参与诉讼活动。
4月28日下午开始,由任彦林副院长担任审判长与刑事审判团队员额法官组成的合议庭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互联网”开庭。庭审期间,办案法官和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均全程佩戴口罩,注重做好疫情防控,被告人在异地看守所直接通过互联网视频远程同步庭审,在“云端”实时举证、质证、发表公诉意见和辩论意见。法官面前显示着各方连线的实景,画面清晰、语音流畅,控辩双方均出示了相关证据,并充分发表了意见。庭审结束后,被告人在法官的指导下,在线完成了庭审笔录的校对和签字确认程序,实现了案件的“云端”审理。
白河林区基层法院首次引入“互联网庭审”审理刑事案件,让被告人在封闭管控期间也能参加庭审,并完成网上质证、网上签字等程序,得到公诉人、被告人及辩护人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院的协调配合,积极研判互联网在线送达、开庭方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切实推进互联网庭审在各类案件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庭审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