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力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广西西林县马蚌镇那托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记
山东法制传媒网广西:(王李智)马蚌镇那托村地处广西“省尾”与贵州省罗万镇隔河相望,有“鸡鸣两省之称”,全村110户,489人,是该镇六个贫困村之一。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村树立“小村也有大作为”的发展理念,通过发展村民合作社、产业扶贫及转移就业等方式多措并举,助力精准扶贫,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全村21户贫困户全部“摘帽”脱贫,实现乡村振兴。
一、 大兴学习之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今年7月9日,县委书记冉光富同志、组织部长许原彬同志一行到该村调研农村基层党建设情况。冉书记会上听取该村党支部书记的汇报,并指出:“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实,党支部要明确责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发动群众发展产业,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那托村致富奔小康”。该村党支部牢记使命,加强党支部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年“七·一”,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华诞,该村召集全体党员召开党员大会,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政治观念。让党员牢记初心,不管身居何职,也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是一名共产党党员,就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开办党建夜校,提高党员思想水平。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及村“两委”轮流到夜校里上课,授课内容主要是基层党建知识、扶贫文件精神及时事政治热点等,以每位党员都要成为授课教师的方式倒逼大家学习,通过学习与授课,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思想认识。
3. 给村“两委”“输血”,选强备齐领导班子。该村目前缺少一名副主任,现在正在举行选举,为村委补充有干劲、能办事,有担当的同志,充实村“两委”办事力量,通过办事效率。
4.开展“走出去,向先进学习”活动。通过支委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扯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村干带着问题“走出去”,向先进学习。通过“走出去”,主动向先进村学习工作经验,取长补短,采取“扶贫先富‘脑’”的思路,提高村干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增强村干自身的“造血”功能,让其有能力、有信心、有技能带领群众实现“中国梦”。
二、大兴实干兴邦之风,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1.开展“两个一”工作,发展那托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两个一”即村集体种植一百亩软枝油茶带动群众种植一千亩软枝油茶的产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村民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群众种植软枝油茶。目前,该村集体已经和群众签署土地租赁合同,于今年底种植一百亩软枝油茶。在村“两委”及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该村群众已经种植了一千余亩软枝油茶,“两个一”的目标在今年底完成。
2.发展特色产业,种植魔芋促增收。挂点村领导李正荣主席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投资70余万元种植500亩魔芋。同时,邀请农业技术员,到田间地头举办科技培训班,指导群众种植魔芋,真正让技术“装”进脑中、走进心中、握在手中,群众受益匪浅。目前,魔芋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群众收入渠道。
3.促进产业转型,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由于该村原有的网箱养鱼产业对万峰湖库区水质污染严重,按照西林县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取缔全村的网箱养鱼,把水上产业转移到岸上,由原来的网箱养鱼产业转为种植砂糖桔以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等产业。通过成立砂糖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入社,以产业基金为基础,融合党员精准示范项目资金,以贫困户借资入股合作社发展种植业,贫困户到合作社干活等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三、求真务实,勇于担当
工作好不好,实不实,关键在于有没有担当。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及村“两委”通过为民办实事,认真落实一事一议制度等;勇于担当,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办好。同时,加强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助力那托村乡村振兴建设,该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该村第一书记王李智同志表示,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服务好群众,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村“两委”班子,让那托村的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马蚌镇那托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