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面锦旗背后的司法护企实践
——云南盐津法院:“三梯次调解法”奏响知识产权保护协奏曲
山东法制传媒网:(黄应招)近日,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又一次给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送来致谢锦旗,锦旗上“智护创新助营商,保护知产显担当”的金色大字,映射出的是法院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协同共治的生动实践。
从“对抗式诉讼”到“共赢式调解”
音集协负责人感慨道:“过去商家抵触缴费,协会维权困难,恶性重复侵权屡禁不止。现在已有90%以上的KTV商家主动接入协会管理系统,行业从‘想唱就唱’的乱象走向有序竞争,良性运行,我们与商家也从对立走向合作,这些都离不开法院的高效审理、智慧调解和源头治理!”
盐津法院自2022年起受理涉音集协系列案件以来,从72%的判决率,到2023年下降至50%,2024年至今,涉音集协案件调撤率100%,自动付费率上升至90%,侵权涉诉率同比下降50%。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汗水与努力的加持,是盐津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团队的辛苦付出,他们从一开始的“门外汉”,到创新构建起“行业调解优先—专业指导赋能—示范裁判引领”全链条解纷模式,这一转变的核心,是法官团队在一个个案件的审判中努力探索,将专业知识和法律条款融入普法释法全过程,变成保护产权的“滋养春泥”,才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支持,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
三梯次调解法的司法智慧
第一梯次:行业自治先行,激活“主管部门调解”效能
针对KTV行业地域集中、经营模式趋同的特点,盐津法院联合行业协会、市场监管局、版权局建立“行业调解前置程序”,引导音集协先行寻求主管部门调解以减少“在诉”时间。同时,通过“类案示范+分区定价”,将个案化解与规则引导结合,确定市、县、乡三级版权收费标准,使得该类案件“未判先知”“未诉先调”,有效激活行业主管部门的效能。在音集协起诉大关县KTV经营者案件中,当地市场监管局联合版权局以“侵权成本计算器”直观释法(收费标准×包间数量×经营天数),促使5名经营者当场签约。
第二梯次:专业赋能破冰,擦亮“司法引领市场”名片
受理音集协案件初期,不少KTV经营者认为收费标准过高、收费天数未充分考虑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等状况,行业部门调解陷入僵局,案件判决率也居高不下。针对此类情况,盐津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与昭通市各县区市场监管局构建全过程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个案指导、类案研判、综合分析,协商确定动态折价率,形成“收费标准×包间数量×经营天数×折价率的四维定价公式”。该机制运行后,市场监管部门个案调解成功率提升40%,实现司法裁判标准与市场调节机制有效衔接。
“我经常接到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调解案件时的电话和微信消息,这样的全过程无障碍交流有效促成了该市场监管局的案件调解率。”盐津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的法官如实说。
第三梯次:示范裁判引领,打造“一案到一片”前景
昭通某娱乐场所经营的KTV在全市知名度和规模靠前,但该娱乐场所存在“判而不缴”“边缴边侵权”等反复违约现象,这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县市区KTV经营者的效仿。
如何让审理一案发挥更多实效从而改善行业乱象?盐津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针对全市典型重复侵权的经营者,依法适用1-5倍的惩罚性赔偿,以强有力的判决引领市场规则,督促“观望者”主动履行,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如今,通过对昭阳区两家大型KTV经营者适用惩罚性赔偿后,该两家KTV经营者已主动融入协会管理系统,其他经营者相继主动接入管理系统,真正达到“审理一案”到“治理一片”的长效治理效果。
“盐津经验”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名片
盐津法院院长与音集协代表交流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不是‘独奏曲’,作为行业协会要主动联系主管部门联合执法,依法维权,与市场主体、司法机关共同营造有序的营商环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今,在三梯次调解法司法智慧的引领下,昭通KTV行业已从“盗版竞争红海”转向“服务创新蓝海”。一面面鎏金锦旗,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司法护航创新”的期许——让每一首歌曲在法治阳光下自由流淌,让公平正义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