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小案连民生,河南荥阳法院高效执行解民忧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民生 > » 正文

贵州德江县稳坪镇多元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产业振兴花正俏 富民强镇展新颖
  ——贵州省德江县稳坪镇多元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山东法制传媒网:(杨松涛)仲春的稳坪镇,6000亩椒林翻涌碧浪,春风掠过缀满新芽的枝头;标准化牛舍内,健硕肉牛悠闲咀嚼春光;稳坪豆腐干、铁坑土面条等农特产乘云端快车跨越千山。这座武陵山深处的活力小镇,正执产业振兴之笔,在黔东北大地上绘就富民强镇的绚丽新篇。
 
  特色产业奏富音,山间经济谱新篇
 
  作为区域产业振兴的核心引擎,花椒种植业持续释放富民效应。通过构建“精细化管护+规模化经营”产业链新模式,全镇6000亩花椒基地实现年产干椒400吨,创值逾1600万元,同步带动惠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新型劳务合作”机制,年均吸纳本地及周边劳动力7.2万人次,支付劳务报酬超700万元,开辟“家门口就业”新路径。在此基础上,融合发展3000亩精品果园与200亩有机茶园,构筑春赏花、夏摘果、秋有茶的复合型增收体系,年综合产值突破200万元,逐步形成“产业融合、资源整合、收益聚合”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水陆融合赋新能,双轮驱动创增收
 
  立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阶段,构建起“水陆统筹”的特色养殖产业体系。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柱型产业,全镇现存栏基础母牛1356头,肉牛存栏量4733头,年出栏优质肉牛2520头,年产值突破2500万元,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带动农户分红30.8万元。引进肉牛养殖主体投资800万元壮大肉牛养殖,新增养殖规模500余头,新建标准化牛舍3栋,“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体系让“牛经济”更具韧性。同步构建现代渔业产业带,实现“绿水生金”高质量发展。枫香村水产基地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年培育优质鱼苗15.6万尾,产出绿色鱼产品4.2万斤,带动村集体增收51万元。投资600万元实施新品种鲶鱼、黄颡鱼繁育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条鱼带动一方产业、一片水域催生多元经济”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让“生态鱼”游出一条“绿色致富路”,为乡村产业增添灵动活力,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提升。
 
  品牌矩阵催蝶变 传统产业促振兴
 
  为让“乡味”连接远方,让“乡愁”有处安放,稳坪镇催化“老”手艺成了新“网红”。“稳坪豆腐干”传承百年工艺成功闯市场,年销售额140万元,成为区域“网红”产品。为构建农产品加工“三链同构”发展体系,稳坪镇引资200万元壮大“稳坪豆腐干”产业,新建标准化车间2个,生产线2条,“稳坪豆腐干”特色产业从“散小弱”迈向“规模化”,年销售额突破370万元。铁坑社区土面条坚守纯手工制作初心,年销230万元,农村“土味”征服新市场。如今,全镇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600万元,“稳坪制造”正以品牌化、标准化叩开更广阔的市场大门。
 
  党建引领根基稳  创新模式产业兴
 
  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稳坪镇坚持“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让群众在花椒采摘、肉牛养殖、产品加工等环节全链条受益。全镇超2000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方式增收,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真正实现“产业旺起来、钱包鼓起来、日子甜起来”。
 
  如今的稳坪镇,特色种植“根深叶茂”,生态养殖“活力奔涌”,加工产业“链”上开花,一幅“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已然铺展。未来,该镇将继续以产业振兴为核心,聚焦“延链补链强链”,让更多“土特产”成为“金招牌”,让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步伐更稳、信心更足,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稳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