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期,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发布《36个大城市交通运行态势对比分析报告 (2023年第二季度)》,青岛道路交通运行健康指数在第一季度排名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基础上,二季度继续位居首位,获评同类城市A 级。借力城市更新建设,青岛公安机关正全力畅通城市交通“主动脉”“微循环”,“上天入地、见缝插针”挖掘停车新空间,“一点一策、一路一策、一区一策”实施精准治理,为市民出行、道路疏堵、交通运行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带来了显著变化。
今年以来,青岛公安交警部门锚定“缓解停车难”问题,深入实施“见缝插针”和“上天入地”两个策略,聚力打造“人防+、公园+、立交+、学校+、边角地 +”5 种建设模式,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停车场和居住小区停车3类共享泊位,加快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智慧管理平台,稳妥推进停车收费价格改革。截至9月底,建成38个停车设施项目,新增泊位9783个,年内预计建设 2.5万个泊位,“全市一个停车场”链接泊位70万个,为市民提供停车便利,进一步缓解区域停车难题。
青岛主城区停车设施先天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车主路面巡泊时间长,伴生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加剧了道路拥堵,也是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突出问题。青岛公安机关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优化停车管理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区域定位,分类确定停车场建设规模,千方百计增加停车泊位,满足基本停车需求,合理控制出行停车需求。
道路交通治理体现了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青岛公安交警部门聚焦堵点难点,以“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治理。针对医院、学校、景区、施工路段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一点一策”精准疏堵。如澳门路小学,协调将学校地下一层停车场设置为学生接驳区,合理划分为停车区、等候区和接送区,实现人车分流。
围绕重点工程建设,深化运用系统施治的理念,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实现安全、有序、畅通的管理目标。在重庆路高架路、福州南路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前对接住建部门和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交通保障方案,科学安排施工时序,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路段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在公共交通方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引导绿色公交出行,对台东、李村等重点商圈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动态调整12条公交专用道启用时间,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目前,青岛公安交警部门围绕“重点区域、主城区、施工路段、工程建设”四条线,扎实推进238处堵点精细化治理,确保道路交通运行持续优化。(山东青岛公安交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