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淄博博山交警查到两名“酒司机”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交通 > » 正文

10秒见警,8分钟处理,滨州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分分钟完成!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该怎样依法高效处置?

  2023年9月,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推出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模式,实现了10秒钟视频见警、8分钟处理完成。截至目前,滨州公安已经用此模式处理了2071起轻微交通事故,让4200余名群众感受到了便捷。

  “视频快处”让事故处置“跑起来”

  11月11日,雪落滨州,天冷路滑。早晨上班的张先生驾驶小型轿车与另一辆轿车发生追尾交通事故,无人员受伤。

  张先生在“交管12123”APP上拨打视频报警,在接警员引导下,与后台民警进行视频通话,按照步骤进行视频收集、固定现场证据。6分钟后,事故处置完毕,当事双方撤离现场,避免了一次上班高峰期的交通拥堵。

  在最后的人脸识别核对有效信息环节,双方当事人同框出镜,露出了笑容。“没想到交通事故处理也能视频办,这么快,太方便了!”张先生说。

  据滨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科科长刘飞介绍,当事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查看事故处理进度并查看事故责任及电子文书,不用像以前那样再跑去事故科办理。如对事故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手机短信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

  当事人后续理赔怎么办?“人保、平安和太平洋三大保险公司与交警大数据相连,实现信息共享,让群众在‘交管12123’APP上实现交通事故定责和理赔一体化,当事人不用再向保险公司报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科副科长赵伟说。

  “视频快处”为基层减负增能

  “以前,我们每次值班在车上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天天不停地奔波。现在,视频快处分担了约30%的警情,效率提高了很多。”滨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滨城区大队事故科民警赵建波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滨州市交警支队经济开发区大队事故科民警王增瑞说:“视频快处模式减轻了压力,以前吃饭都是‘扒拉两口’急急忙忙,现在可以较为从容地吃顿饭了。”

  开展事故视频快处模式之前,民警利用传统出警方式到现场处置警情,平均处置用时约30分钟,平均每天行驶约300公里,遇到恶劣天气、上下班高峰时段到警时间会更长。以滨城区为例,总面积697.49平方千米,平均每日接警量约50起,最远的事故现场往返一次约60公里,需要1小时左右的时间,事故民警上班期间不是处警就是在出警的路上,基本每天在警车上长达10小时以上。开展视频快处以后,平均每日接警量降至30起左右,事故民警少跑200多公里,至少节约6小时左右的时间,现在基层民警有时间有精力处理一般案件,切实为基层减负增能。

  数据赋能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滨州公安从市民出行感受和快速处置的需求出发,想办法提升事故快处工作效率,对轻微交通事故远程快处工作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从1.0版的“掌上交警一点通”,到2.0版的“微e赔”,再到3.0版的“交管12123视频快处”,这条探索之路是滨州公安将数据赋能融入公安工作的生动实践。

  交通事故快处的背后,是大数据支撑。滨州市公安局开通122接处警平台,优化派警、处警、反馈、退办等各流程环节,形成交通事故警情处置闭环。交管12123系统与保险机构开展了“总对总”的在线保险理赔对接,事故处理完成后,保险公司可直接通过“交管12123”APP在线出险理赔。(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