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今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打造大海阳“交警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零距离服务社区群众。截至目前,大海阳社区交警共收集群众举报的交通隐患220处,已督促整改172处、立项整改48处;化解停车纠纷135起、车辆通行纠纷77起、其他纠纷89起;社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7%。
矛盾不上交
分类化解交通纠纷
王大爷是大海阳社区的老居民,因占车位晒太阳的习惯经常与邻居发生争吵。烟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一大队民警杨松凯是社区交警,他多次到实地查看,了解到王大爷最疼爱大孙子苗苗后,便找到王大爷的儿子,讲清邻居们的诉求,希望共同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通情达理的儿子决定回家谈谈:“爸,我最近不能带苗苗回来看您了。”“怎么啦?”“楼下没停车位,我有时见到邻居都脸红。”听到这儿,王大爷理解了邻居的苦衷,转移了晒太阳的地方,再没和别人抢过车位。
这是交警解决大海阳社区交通问题的缩影。杨松凯积极参与老旧社区改造,对易堵路段开展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对社区周边交通问题、社区内部交通问题、居民个人交通难点等分类建档,分色预警解决。在此基础上,推动建立交警、居民、物业三方议事协商机制,对居民反映的问题每月一议,形成“问题—协商—领办—落实”的工作闭环。对红色预警的矛盾纠纷,一律在化解后3个月内“回头看”,确保不反弹、不激化、实现案结事了。
平安不出事
“幸福平安树”提升安全意识
大海阳社区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交织穿行,交通事故特别是夜间事故较多。杨松凯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隐患排查整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交警进社区,有利于推进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社区欢迎、群众称赞!”8月26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毓璜顶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指着眼前的樱花树说。“这是‘幸福平安树’,在‘一盔一带’专项整治中连续三次被查到不佩戴头盔的人员,除了要接受教育外,还要在社区公共绿地栽种一棵樱花树。”
3月底的一天,大海阳社区快递员小王下夜班骑电动车回家,拐弯时不慎跌倒,看到倒地时磕到的台阶,小王摸着头说:“吓死我了,得感谢杨警官宣传,多亏戴了头盔啊!”短短几句话,使围观居民认识到佩戴头盔的重要性。
小王是快递小哥,多年来养成了不戴头盔的陋习,加之为了抢单挣钱,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经常疲劳驾驶。得知这一情况后,大海阳社区交警联合物业公司,建立“暖心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提供集休息、服务、管理于一体的基层党群服务站,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宣传,既方便了他们休息,又提高了其交通安全意识。经历过摔车后,小王也成了栽种“幸福平安树”的第一人。
事故发生后,在交警、城管、街道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个月,事故地点遮挡视线的树枝被清理,并增设了照明灯,社区居民交口称赞。“幸福平安树”的栽种,提高了社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也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服务不缺位
车管服务送到家门口
大海阳社区居民李先生和妻子两地分居,4月,李先生为妻子购买了一辆二手车,需将车辆电子档案转籍到天津,天津却没有查询到相关信息。眼看摇号中签指标即将到期,李先生急得团团转,来到社区服务中心找杨松凯求助。
杨松凯立即联系车管所排查原因、尝试解决办法,并和山东省公安厅车管所、天津市公安局车管所协调联络,及时向车主反馈工作进展。经过紧密协作,两天后天津车管所顺利接收该车辆信息,李先生的新车也顺利上牌。事后,李先生送来锦旗表示感谢。通过这件事,杨松凯更加坚定了争当“全科警长”的决心,根据群众需求全面学习车驾管业务,并积极协调增设了自助体检机,开通了家门口的车管所,可24小时办理5大类、17项高频交管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
据了解,截至目前,“交警进社区”模式已在烟台市中心13个社区推广,上半年为群众办理交管业务570余笔、其他各类业务62笔,社区交通问题投诉量同比下降42%,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达91.5%。(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