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大刀阔斧开展超标电动三轮车整治,解决乱闯信号灯、随意停车、非法载客等交通违法问题,改善城区交通秩序;搭建智能信号控制系统,设置可变车道、潮汐车道,提高通行效率;研发“渣土车安全报警系统”,解决渣土车右侧盲区问题,全过程监管驾驶人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城区货运车交通事故……去年以来,山东菏泽市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以城市交通整治和智慧交通为核心的城市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优化道路交通环境,取得明显效果。截至目前,市区增建25处停车场、2.9万个临时停车位,24.6万辆超标电动三轮、四轮车得以整治,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向交通违法行为“宣战”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近年来,菏泽市超标电动车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不少驾驶员无视交通规则,涉及电动三轮车的交通事故成倍增加,由此引发的信访、治安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城市交通的乱点和执法的难点。“超标电动三轮、四轮车曾一度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公害’和损害城市形象的顽症。”菏泽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高荣国说。
为改变这一状况,2018年8月以来,菏泽市在市区开展了不达标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市政府制定下发《全市电动车生产销售源头治理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电动车生产企业专题调查的通知》,成立超标电动车整治办公室,分3个阶段在城区设定超标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禁行路段,严查超标电动车闯禁区等行为,营造高压严管的强大态势。菏泽组建由市经信委牵头,市工商、质检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组,严格落实电动车生产企业准入和生产管理制度,严格审查电动车生产企业资质,将违规生产电动车及配件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各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认真落实电动车整治主体责任,做好辖区群众宣传、劝导工作。电动车整治办公室成员单位对辖区路段进行分包负责,实行包保责任制,进行捆绑式考核,实行同等考核、同等奖惩、同等问责。同时,菏泽市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新能源公交车144辆,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9条,投资16.7亿元打通42条断头路、渠化改造52个重点路口。通过综合整治,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1.5%、死亡人数下降33.3%。
在巩固超标电动车整治效果的基础上,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顺势而为,先后部署开展百日安全行动、严打酒驾醉驾、渣土车货物运输车辆整治等12项行动,采取集中用警、异地用警、多警联动等措施,每周至少组织开展3次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查处酒驾、涉牌涉证等交通违法行为,营造了高压严管的浓厚氛围。全市连续2年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交通事故。
今年4月14日,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迎来首个赏花高峰,人流、车流量巨大。当日7时,执勤民警在牡丹园东北门发现一辆外地车辆违规停放在非机动车道,联系不到车主。民警对该车粘贴违法停车告知单,并在上面写道:“欢迎您来菏泽赏花,下次请将车停到附近停车场,谢谢!警告一次!”这一行为受到广大赏花游客的交口称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交通违法整治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共建共享平安、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此,菏泽交警始终贯彻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对确实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的个别违法现象给予特殊对待,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李合力说。菏泽交警还积极搭建超标电动车销售平台,设置10余处电动车回收点,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处置超标电动车;联合市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收集登记特困、无生活来源的电动车主信息,为残疾人士办理电动车临时通行卡2858件,受到群众的称赞。
向道路“微循环”发力改善城市通行条件
完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阻碍道路交通的堵点,实现通行“微循环”,是当前破解城市机动车迅猛增长引发拥堵的必要途径。去年以来,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进出火车站路口拥堵问题开始,向城市道路“微循环”发力,着力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随着菏泽火车站升级改造,每天过往列车增至178班次,火车站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剧增。同时,由于火车站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较早,进出口同中华路红绿灯相隔87米,不能满足两个红绿灯间隔不低于500米的要求,无法安装红绿灯,造成交通拥堵。针对这一情况,菏泽交警支队迅速行动,多次实地调研,广泛听取热心市民的意见建议,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通过采取启用中华路与桂陵路路口信号灯、完善电子警察等安全设施、加大路口范围内乱停车整治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彻底解决了火车站进出口交通拥堵的难题。
广泛利用场地,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是菏泽市公安局应对道路拥堵的又一实招。他们投资3000余万元,增建25处停车场;协调企事业单位,开放夜间和节假日停车场;在部分路段增设临时停车位2.9万余个,允许车辆在夜间等不影响交通的时间段临时停放,有效缓解停车难的问题;严格新开工项目建设审批,对新建商场、医院,如停车位数量比例不达标,一律不予验收。疏导交通拥堵的一系列“组合拳”,有力地改善了城市通行条件,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近3倍。
向“数据+”要战斗力构建智能交管新模式
科技应用解放警力,提升战斗力。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树立向科技要战斗力的工作理念,着力建设城市交通“智慧大脑”,推进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实时精准制定信号灯配时方案,实现路口通行效率最大化,提高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他们构建市、县两级指挥中心情指融合、情勤对接的扁平化指挥机制,实现警情快速预警、数据分析研判、精准指挥调度、全程跟踪监管,打造现代警务实战指挥体系,提高警务实战水平。此外,他们加快推进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强化对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的科技管控,通过技术创新,关联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信息,科学预见风险隐患,提前处置预防,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防转变。
今年以来,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利用社会治安数字化监控PPP项目,在城区安装121套高清监控、46处高点监控、41套电子警察,建设智能交通云平台。他们将电子地图、车驾管业务、警务通、警车GPS定位、“全时鹰”车辆特征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应用管理平台充分整合,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道路交通信息情况。菏泽交警应用“情指勤”一体化勤务模式,快速对套牌、假牌、肇事逃逸、严重违法等信息自动比对、布控报警、行驶轨迹跟踪分析,可视化调度附近警力快速拦截、查处,跟踪警情处置,形成指挥调度扁平化、查缉布控精准化、路面管控合成化、实战应用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依托智能交通云平台,菏泽交警可以实时监控全市路况拥堵指数、拥堵里程、路况时速,及时调节信号控制系统,优化信号灯配时,打造交通“绿波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随着城市拆迁力度的增加,进出城区的渣土车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不断增加。针对这一问题,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自行研发“车辆安全报警系统”,投资640万元,为1600辆渣土车免费安装设备,解决了货运车辆右侧盲区问题。今年以来,全市货车保有量增加一倍,但仅发生2起死亡交通事故,同比下降75%。
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所盼,推进“互联网+”应用是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创新举措。工作中,他们把车驾管服务延伸到互联网、延伸到手机,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语音办,不断缩短群众办事时空距离。他们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加快实施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在所有县区(包括农村地区)推行使用手机APP在线处理轻微交通事故,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创新成立监察中心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队伍
公安交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执法事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如何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公安交警队伍?2018年以来,菏泽市公安局勇于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集执法监察、服务监察、民意监测和研判预警于一体的交警监察中心,通过数据联动、合成研判、定期会商、跟踪问责,构建起全覆盖、无盲区的监察体系,把权力关进“铁笼”,全面推动交警队伍管理提档升级。
“监察中心购置采集工作站110余台、4G网络自动传输记录仪510余台、4G网络自动传输酒精测试仪233台,搭建记录仪使用、酒驾违法查处、执法闭环系统应用、办案区监督、勤务活动监管五大监督平台,通过数据联动、合成研判、定期会商、跟踪问责4项机制,对民警执法、办案全程进行监督监察。”李合力介绍说。
执法监察室是交警监察中心的首要部门。菏泽交警支队采用“互联网+队伍监察”新模式,设立记录仪应用、勤务活动、重点违法案件3个监察岗,充分运用执法记录仪、北斗定位、视频巡查等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督,不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实现对执勤执法、案件办理等关键环节的全流程、无缝隙监管。目前,全市交警执法记录仪使用率达100%,按时导入率、关联率分别提升11.3%、27.6%,有效解决了执法记录仪不开启、空录摆拍、不按时上传信息等问题,队伍执法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
车驾管和交通违法处理窗口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菏泽交警支队监察中心着眼源头管理,设立民意监测室和服务监察室,通过音视频监控巡查、异常数据核查等手段,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纠正、问责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措施不落实、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截至目前,他们通过视频巡查、系统预警,共发现问题379条、异常业务1049条,纠正错办业务63条,研判非法中介买卖分等违法行为22件,拘留非法中介5人,打掉替考团伙2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0余万元。
为有效防范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问题,构建民警“不能违”“不想违”“不敢违”的防范机制,菏泽交警支队监察中心研发积分预警系统,实行“四色预警”。支队制定了《队伍管理记分考评办法》,明确8大项62小项考评标准,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记分考评,用蓝、黄、橙、红4种颜色展示风险级别。截至目前,他们共发送预警提醒短信416条,开展谈心教育48次,组织学习36人次,约谈5人,切实消除了苗头性、倾向性隐患,有效预防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山东省菏泽交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