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高忠祥)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民检察院深入打造“数智平检”品牌,依托数字检察“解锁”法律监督新举措,以高质量建好每一个模型助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截至目前,自主研发的13个数字模型被省检察院冠名,3个被最高检冠名、全国推广。数字检察的生动实践,让平原县检察院真切感受到大数据“活水”激发出的监督活力。
人人争当建模员
“数字检察起步伊始,干警不愿用、不会用、不善用数据问题普遍存在,有的干警甚至认为数字检察工作只是徒增工作量,对日常工作并无实质性帮助,一度畏难、抗拒。”平原县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负责人胡谍介绍道。
办法总比困难多,端正认识,才能正本清源。为此,平原县检察院坚持每周“头脑风暴”——检察长当施工队长,每周一和干警一起研究建模思路、数据获取、监督点研判、检察建议制发等,大家在研讨中发散思维、碰撞火花。充足资源支持——在经费紧张前提下,“咬紧牙关”为干警们购买威科先行、北大法宝等法律检索工具与文档高效整理软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升工作效率。强化充电赋能——依托检竹社、“三E讲堂”等平台,组织deepseek学习,邀请业内“大咖”传授大数据使用方法,开展建模专场培训,全面提升干警运用数据、熟练操作应用平台的能力,激发了干警“人人争当建模员”的意识和热情。
2024年以来,平原县检察院7件案件被最高检评定为高质效案件、典型案例,23件案件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事例,其中,19个案件是通过数字监督模型发现的线索,或是在办案中研发了数字监督模型,占比高达83%。目前,每个业务部门都有1名至2名精通建模用模并深耕数字检察的干警,2024年,1名干警入选山东省数字检察人才库。
数字赋能司法办案
近日,平原县检察院在办理唐某某涉嫌诈骗追诉案时,运用数字检察模型,通过与其他3件关联案件进行对比,发现某企业在业务审核把关、员工内部监管等方面存在漏洞,依法制发检察建议,助力企业管理升级、健康发展。
据了解,平原县检察院紧贴民生热点、公共利益保护缺位、执法司法突出问题等,瞄准监督薄弱环节,研发规范中药饮片代煎服务、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刑事受案不当处置立案监督等模型,构建覆盖“四大检察”等多领域的“全景式”法律监督模型体系。
2024年,平原县检察院被省检察院确定为刑事检察监督力提升试点院。围绕刑事检察监督力提升目标,该院将数字检察作为提升检察监督力的突破点,通过梳理近三年存在强制措施违法情形的刑事案件,发现在刑事犯罪结构轻缓化背景下,此类案件极易出现强制措施不当或超期等侦查活动违法情形。
检察官通过将侦查机关办案数据与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办案数据碰撞对比,筛选出久侦不结等监督点,实现对犯罪嫌疑人刑事强制措施的全流程监控,推动刑事检察监督力进一步提升。模型上线运行以来,办案检察官已运用该模型追捕、追诉23人。
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检察机关要切实发挥数字技术对业务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推动法律监督由点到面、由个案到类案、由一域到全域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平原县检察院检察长赵亮表示。
据了解,平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素有“中国北方食谷”“京津蔬菜园区”美誉,年均投入2.5万台套各类农业机械参与农业生产。为预防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该院聚焦农机登记、检验、销售等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领域类案监督模型”,结合办案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辖区内开展农机安全大排查、大整治。
截至目前,已依托数字赋能,推动整改监管不规范、履职不到位等问题103个,农机伤人事故同比下降41.7%,助推平原县成功争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该案被最高检评定为高质效案件,写入省检察院工作报告,获评数字山东优秀调研成果,制发的检察建议入选全省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提出的立法建议被《德州市粮食生产促进条例》采纳。
而今,平原县检察院数字检察的触角已向更多领域延伸。网络侵犯著作权综合履职监督模型,实现对刑事责任追究、民事权益保护、行政职责监管、公益受损修复、社会综合治理等一体合成监督;违规增设平面交叉路口未缴纳国有资源使用费监督模型,有效填补行政监管漏洞,确保国有资源使用费应收尽收;口腔医疗机构污水不当处置监督模型,精准排查出全县21家口腔诊所未办排水许可证监督线索,守好一方生态、护好一方绿水;养老机构申请消防设计验收备案法律监督模型,有力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居、居有所安;督促住宿业、娱乐场所落实登记制度监督模型,为未成年人打造起一道“安全防火墙”。
数字时代,未来已来。平原县检察院正以数字检察为钥,持续解锁法律监督现代化新路径,将数据的“静水深流”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坚实有力的法治力量。(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