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王延虎)乡愁浓,枣花香。位于“中国冬枣之乡”的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检察院,主动沾土气接地气,聚焦民生关切、基层治理、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检察智慧,严格执法,温情司法,贴心服务,有效保障,在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彰显检察本色。
近年来,沾化区人民检察院主动聚焦民生关切、基层治理、生态保护和特色农业发展需求,建立“33517”工作服务保障机制,即以服务沾化冬枣产业、畜牧业、水产业3大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依托3处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综合运用预防、教育、监督、保护、打击5种工作方式,涵盖粮食安全保护、护航特色产业发展、涉农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治理等17项工作,成为保障民生的亮点工程。
夯实“党建红”,引领共建和美乡村。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助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到辖区各乡镇走访调研13次。出台《关于服务保障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得到市检察院、区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在各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设置临时党支部,构建“党建红+检察蓝”双擎工作模式,与驻地乡镇党委成立党建联盟,推深做实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聚焦“生态绿”,增亮乡村宜居底色。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行政检察建议,督促清除违法堆放的各类垃圾和固体废物75吨。开展乡村纳污坑塘及黑臭水体治理专项监督活动,摸排黑臭水体4处,督促及时清查整治。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修复机制,依法办理非法占用可耕地案件2件,督促修复被破坏可耕地200余亩,坚守耕地红线。
助力“经济蓝”,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开创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基本职能+特色职能”综合履职新模式,立足乡镇特色农产业需求,分别履行沾化冬枣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服务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水产业发展等3项“特色职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起诉涉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经济类犯罪16人,合同诈骗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2人。深化“知行合一”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商标法律监督,办理相关案件2件,协同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优质地理标识农产品专项保护活动3次,全程参与“冯家海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申报工作,为知识产权提供“贴身保护”。
保障“丰收黄”,维护正常农业生产。紧紧围绕规范农资生产经营及农业安全生产精准实施法律监督,开展农资经营和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办理涉农刑事案件35件,其中在办理一起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中,发现有不法分子在未依法取得登记证的情况下,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叶面肥,损害了农民利益,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为从源头上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向相关单位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件,均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守护“幸福橙”,绘就绚丽民生画卷。成立“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站”,追回农民工欠薪12.3万元。开辟涉农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两年来共救助农村困难群众27人,发放救助金37万元。建立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四步畅通机制,创新解“法结”与解“心结”两步走办案工作法,召开“村头板凳会”5次,把“矛盾不上交”的理念贯穿履职全过程。建立检察联络员机制,完成首批35名检察联络员的聘任工作,实现与基层组织无缝对接。打造“冬枣树下”送法下乡品牌,开展“沾检惠农法润乡村”送法进乡村等普法活动11次,创新“田埂课堂”形式,为家长补上“依法带娃”必修课。(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