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济南槐荫区检察院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宣教活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检察 > » 正文

峄城区检察院“四个维度”构建司法民主与检察履职深度融合新格局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检察院深植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于检察工作全流程、各方面的理念,在全区率先建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司法实践中心,通过在方向、频率、步伐、情感四个维度上做文章、见实效、显担当,系统化推动接受监督、民主议事、立法参与、服务群众等履职实践,构建起了司法民主与检察履职深度融合的崭新格局。中心运行一年来,累计接待各类访客2000余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和各类案件线索137条,收集立法建议68条。
 
    坚持与人大同向
 
    引领监督效能实质落地
 
    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作为促进检察履职和提升工作质效的关键措施,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计划、重点工作情况,专项报告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关键领域的成效。深入研习区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会议中涉及检察工作的审议议题,以“清单化”方式执行各项决议决定,及时报告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双向转化机制,针对21件人大代表建议开展线索排查,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领域挖掘有效线索10条,发出检察建议9份,切实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治理成效。针对加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构建“人大监督+检察履职”协同模式,邀请人大代表担任“未来护航员”,与“榴花朵朵”未检团队携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活动,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山东省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等荣誉称号。
 
    坚持与民意同频
 
    引领司法公开全面深化
 
    坚定树立“监督者更需接受监督”的政治自觉,主动拓宽接受监督渠道,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参与公开听证、案件办理60余次,听证范围由传统刑事申诉延伸至行政争议化解、公益诉讼等多元领域,使司法过程成为民主实践的鲜活课堂,一起案件入选省检察院“百庭观摩、千庭评议”优秀出庭案件。打破地域空间限制,为满足异地执业律师和不便到场人员参与需求,建立远程听证室,配置“云上听证”视频设备,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提升了检察机关办案效率和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热情。依托中心设立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联络走访、邀请各级人大代表160余人次,面对面汇报检察履职成果,积极落实人大代表关于生态环保、普法宣传、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等方面的建议,特别是在牵头开展全区涉未成年人重点场所专项整治活动中,汇聚民智民力,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坚持与法治同步
 
    引领立法实践精准赋能
 
    作为全市检察系统中唯一连续两届被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参与国家和省市立法意见征集工作,构建了“实务调研+专家论证+群众参与”的立法建议生成机制,先后助力完成了《监督法》《警务辅警人员条例》《枣庄市石榴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等30余部法律法规的意见征集工作。在《枣庄市石榴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的立法过程中,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提出了关于产业标准、品牌保护等11条修改建议,其中3条被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纳,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司法动能,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坚持与群众同心
 
    引领检民互动提质增效
 
    集中力量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对12309检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整合专门的检察服务窗口,实现控告申诉、案件管理、律师服务、企业维权等业务“一厅通办”,同时配备自助服务终端机等指引设备以及饮水机、医药箱、图书角等便民设施,为来访群众提供便捷温馨的服务。依托“一镇(街)一检”工作机制,积极融入综治中心建设,选派23名干警常态化对接7个镇街综治中心,1名干警入驻区综治中心,打通检察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综合运用“领导包案+多方参与+公开听证”的三位一体信访矛盾化解机制,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复杂信访案件的调处,广泛听取并充分吸纳意见建议,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与力量。(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