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惠风和畅,蓄势初夏,正值麦穗灌浆的五月,山东省检察院组织的“点单送教”基层行活动在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有序展开,三位全省检察实务专家和一位高校法学理论专家先后登台,采用课堂讲授、案例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精准滴灌”,助推了黄河三角洲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检察官蝶变成长。
这次培训是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结合自身实际,在省检察院公布的“点单送教”课程库内,自主“点单”选择课程的一次“我要”培训,也是省检察院聚焦基层需求,开展“点单送教”基层行三年来的又一次按需送教。这种“你点我派”的方式,满足了基层检察人员与法学专家、业务大咖面对面请教、学习的需求,深受欢迎。
培训在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设置主课堂,通过视频在东营市检察院及东营其他基层院设置分课堂。
按需施教靶向赋能
“省检察院最近更新的‘点单送教’课程库,从党的创新理论到党性教育、从检察业务到综合行政,各种课程应有尽有,极大丰富了选课资源。我院作为今年省检察院‘点单送教’第一站,我们感到非常幸运,也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认真研究课程目录基础上,组织全院干警围绕当前急需知识、实践遇到的困惑问题,精心‘点单’,力争通过这次送教培训,解决问题、提升素能。”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贞说。
今年初,省检察院聚焦基层需求,继续面向省内高校、党校理论专家和全省检察实务专家征集课程,将“点单送教”课程库充实至300余门,并根据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的“点单”,邀请有关师资送教上门。
合同诈骗花样翻新、形式多样,如何去伪存真、准确认定并妥善处理,是经济犯罪检察干警最关心的问题。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全国优秀公诉人扈小刚以《合同诈骗疑难问题解析》为题,结合案例详细讲解了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出庭公诉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庭审过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省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官王飞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导向,以《出庭公诉实务问题研究》为题,详细讲解了出庭公诉的有关事项及实用技巧。
如何写出一篇站位高、立意新、思考深、举措实的好文稿,省检察院法警总队政委、全省检察业务专家王鹏以《检察文稿起草中的政治要求表述》为题,阐述了在检察文稿起草中准确落实政治要求的路径,并提出起草好文稿就要勤学、勤思、勤备、勤写、勤问、勤改。
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准确审查并运用好电子数据,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俊伟以《新型电子数据的审查运用》为题,介绍了电子数据的代际发展和电子数据的可采性审查路径、可采性审查规则的完善。河口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公安分局有关人员和律师代表在主课堂参加同堂培训。
“送教师资规格高,课程针对性强,送教老师帮我们理清了办案、办文中的思路,解决了工作中的疑难困惑”,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殷红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
交流互动解疑答惑
课堂上,老师们通过鲜活的案例剖析,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易懂的实践指引,干警们听得意犹未尽。临近下课,部分干警按捺不住求知若渴的心情,纷纷向老师请教,结合办理的案件、起草的文稿抛出困惑,请求指导解答。授课老师根据提问,从司法实践与理论前沿的双重角度出发,细致分析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课后,许多干警继续围在老师身边,请教相关案件的定性和程序规范使用等问题。授课老师不仅从法律层面答疑,还分享了办案经验和技巧,引导干警拓宽办案思路。“这样的交流让我茅塞顿开,原本棘手的案件有了思路,原来别扭的表述更加清晰!”参与交流的干警纷纷表示,这种“问需于基层、解惑于现场”的互动模式,为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注入了强劲动力。
庭审观摩实战点评
为深化“点单送教”效果,提升基层干警实战能力,送教团队结合“百庭观摩、千庭评议”专项活动,与东营检察机关有关人员走进法庭,对一起刑事案件庭审现场进行了观摩。王飞就如何强化证据审查、精准指控犯罪和提升文书说理水平进行了指导。参与活动的东营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胡树新感慨:“王老师的指导精准到位,给出的意见建议有力有效,对我们下步提升出庭公诉能力有很大帮助。”
活动结束后,参训干警纷纷表示,这次送教培训精准对接工作的难点痛点,老师的讲授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通过这种按需施教,有效填补了业务盲区,提升了培训质效。孙贞表示:“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将把学到的经验方法转化为日常办案的实际能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山东省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