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范孟震)“……被告人王某平犯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偷越国(边)境罪、诈骗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近日,山东省冠县人民法院对王某平案公开宣判。
当法槌落下时,王某平悔恨的泪水折射出跨境电诈犯罪链条的残酷真相。这起交织着“友情”“暴富梦”与法律红线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出借银行卡:从“讲义气”到“帮凶”
“你知道段某军用你的银行卡干什么用吗?”
“知道,他说是用于周转网络赌博的钱。”
“你既然知道段某军用你的银行卡干什么用,为什么还借给他使用?”
“我和他是多年的朋友,他让我办理几张银行卡,还说给我好处费,我就相信他了。”
后经查实,2022年5月,王某平明知他人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犯罪活动,经段某军介绍,仍将自己名下11张银行卡、手机卡及有关交易密码交给上线使用,为他人实施电信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涉案的银行卡单向流入资金人民币58万余元、涉诈资金17万余元,已经达到立案追诉的标准。
在扎实的证据面前,这个声称“只是帮朋友忙”的年轻人终于垂下了头。
办案检察官在反复比对资金链路时发现,每张银行卡都像血管般将赃款输往境外。“这些卡被拆分流转了上百次,最后都消失在缅北虚拟币账户里。”这种精密的分流手法,正是当前电诈洗钱的新特征。
偷渡缅甸:逃避制裁的歧路
“既然公安机关已经通知你涉嫌犯罪,你为什么不到公安机关投案,而是选择偷越国境?”
“当时公安机关通知我去派出所,我知道出事了,怕被判刑。我就和段某军商量,怎么能不被处理。我们俩就商量着跑到缅甸去,躲起来……”
“你和段某军第一次偷越国境时,他们被抓获了,你侥幸逃脱。为什么等段某军服刑后,你们又一次偷渡到缅甸去?”
“当时听说过到缅甸可以搞诈骗挣钱,另外还有就是买卖银行卡那个事,一直没有处理呢,害怕。”
2022年6月中旬,为逃避刑事追究,被告人王某平和段某军等四人(均已被判刑)经他人介绍后,共商决定偷越出境务工。后段某军等三人在广西某市酒店门口等待偷越国(边)境时被民警抓获,王某平侥幸逃脱。但是侥幸逃脱的王某平不思悔改。2023年5月,王某平再次和刑满释放的段某军联系,最终从云南省西双版纳边境偷渡到缅甸地区。
更值得警惕的是,王某平二次偷渡前已加入多个“境外务工”微信群。取证发现,这些群组使用暗语发布招聘信息,声称“月入五万,包路费”,实则为诈骗窝点输送“新鲜血液”。
境外“淘金”:梦碎诈骗窝点
“当时听说到缅甸有很多高工资的工作,结果去了之后不是想的那样,悔恨终生。我用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奉劝大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跟我一样‘发财梦’变‘铁窗泪’……”2023年6月,王某平偷渡到达缅甸地区,经介绍进入诈骗园区,专门从事针对中国境内公民的的诈骗活动。据王某平供述,其在诈骗园区,因为完不成所谓的业绩就被电棍打,窗户都焊着铁栏杆……后因当地战乱,其趁机逃出诈骗园区,回国投案。
王某平到案后,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并在审查起诉阶段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最终,这个曾经幻想“富贵险中求”的年轻人,用两年四个月的刑期验证了——所有企图突破法律红线的“捷径”,最终都通向更深的深渊。
检察官提醒: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境外不是淘金天堂,更不是法外之地。妄图逃避法律制裁、贪图“高薪”赴境外诈骗窝点,涉嫌违法犯罪,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山东省冠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