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生死时速!山东烟台长岛南长山派出所民警破门救下轻生男子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公安 > » 正文

山东利津公安局明集派出所多维反诈体系护牢群众钱袋子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群众财产安全。面对挑战,山东省利津县公安局明集派出所迎难而上,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创新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防控”的反诈宣防体系,锚定“电诈案件零发案、预警劝阻零被骗”的“双零”目标精准发力。2025年,辖区成功实现电诈案件“零发案”,预警劝阻成功率100%,有效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

  1.

  构建多层次宣传矩阵

  实现反诈知识全域渗透

  01

  分类施策 精准滴灌

  严格落实企业流动人口“登记—见面—宣传”三同步机制,责任民警收到信息报备后3个工作日内必见面、必宣传,并联合企业开设“入职第一课”反诈必修课,2025年,见面核查企业流动人口862人次,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与企业职工签订《反诈承诺书》、组织反诈培训会,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拧紧防骗思想弦。联合学校开展“反诈主题讲座”,以动漫视频、典型案例等充满趣味的形式,向同学们普及反诈知识。采用方言广播、面对面讲解等“土办法”进村入户开展反诈宣传,不断提升留守老人接受度。今年开展反诈宣传20余场,覆盖群众16000余人次。

  02

  视听融合 营造氛围

  打造“听觉+视觉”立体宣传网,利用反诈宣传车循环播放警示语,在企业周边、村口悬挂反诈横幅200余条,联动辖区LED屏滚动推送反诈标语,通过网格微信群推送扩散反诈系列短视频,累计转发量超1300余次,形成“抬头可见、低头可闻”的浓厚氛围。

  03

  以案释法 强化警示

  建立“受害者现身说法”机制,借助“警民恳谈会”、“警营开放日”,邀请曾经受骗的群众亲身讲述“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等被骗经历,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极大提升了震慑力和说服力。

  2.

  健全全链条预警机制

  筑牢劝阻拦截防线

  快速响应 分级处置

  建立派出所1小时内签收预警指令,3分钟内电话联系,5分钟确定见面方案的“1+3+N”预警劝阻机制。对高风险预警对象,实行民警、家属、村干部“三方联动”劝阻模式,确保“有预警必见面”。2025年成功劝阻预警对象127名,止损金额5万余元。

  精准预警  闭环管理

  依托反诈预警平台,将反复预警人员纳入重点宣防名单,建立“一人一档”,分析其易受骗类型,精准推送防诈提示,同时,实行“一周一回访”,通过电话提醒、实地走访双重保障,确保预警对象真正脱离诈骗陷阱。今年,成功拦截可疑转账2起,将潜在损失扼杀在萌芽状态。

  3.

  创新社会化参与模式

  凝聚全民反诈合力

  01

  反诈提醒“挂嘴边”

  将反诈宣传深度融入日常警务工作:接处警“每警必宣”、窗口服务“办事必问”、街面巡逻“见人必讲”,特别在企业流动人口登记窗口设立“反诈宣传岗”,做到反诈提醒无处不在。今年在警务活动中开展反诈宣传1500余次,让安全意识成为习惯。

  02

  培育反诈“主力军”

  联合综治、学校、银行等部门成立“反诈联盟”,定期会商研判新型骗术。发动企业流动人口担任“反诈信息员”,村居网格员、企业流动骨干以及“明和义警”志愿者化身“反诈宣传员”,依托人熟、地熟优势,深入开展“反诈宣传进万家”活动。这支强大的“主力军”,把防骗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已覆盖辖区80%以上家庭,编织起一张强大的群防群治“安全网”。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明集派出所将持续深化宣防举措、优化预警模式、强化社会协同,打好这场“持久战”,用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举措,守护好群众的每一分“血汗钱”,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无诈辖区”贡献公安力量!(山东省利津县公安局明集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