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拘留所充分发挥阵地优势,以“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为目标,以“被拘留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平台,以“拘调融合”为手段,坚持执法“力度”与“温度”并重,实现多元调解制度化,调解程序闭环化,调解档案标准化,及时消除社会风险隐患。
“五五”技战法摸准矛盾精准发力
“我出去了还得找他!”被行政拘留的刘某入所时很不服气。对于东营区拘留所的管教民警邢娜来说,这样的场景早已屡见不鲜。该所高度重视被拘留人社会矛盾的发现和化解工作,紧盯“精准筛选、谈话走访、凝聚合力、真情感化、延伸管理”五个关键,推广实践矛盾化解六必“查”、“摸”实情、多元“教”、解心“结”、跟踪“访”五步工作法,推动形成拘所主导、社会力量靶向发力的多元化解格局。
在被拘留人入所之初,帮教民警对他们实施“六必查”,详细掌握其过往经历,过筛矛盾隐患,便于对每一名被拘留人精准画像,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截至目前,拘留所被拘留人感化率、悔错率达95.37%。
“拘调委”多元共治架起化解桥梁
促进思想转化,仅靠拘留所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必须强化联动共治,推动形成拘所主导、社会力量靶向发力的多元化解格局。2024年10月22日,全市首家“被拘留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东营区拘留所正式揭牌成立,经过实践探索,在现有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调解员等10人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基础上,新聘任3名民警为人民调解员。定期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席会议,全面统筹协调矛盾纠纷的分流处置、对症化解、调度督办等工作。
今年3月12日,50岁的王某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10日。送到东营区拘留所执行时,他情绪稳定,一声不吭。这让管教民警武春兵敏锐意识到若不解开心结,将对社会安全构成隐患。
心结如何解?武春兵主动联系办案单位了解案情,通报王某的思想、情绪、诉求等。经深入了解,他得知由于父母早逝,王某念到了初中就辍学混迹社会,曾因帮朋友出气将人打伤而入狱服刑。唯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这次与他人发生矛盾,也是因为觉得女儿受了委屈。
针对了解到的情况,武春兵迅速联动“拘留所+司法所+拘调委+村居”化解体系,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在对王某进行感化教育的同时,深入了解王某的困难诉求。了解到王某对砂糖桔销路打不开造成积压的顾虑,分析出他对转变生活窘境的渴望,拘留所、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合,几天时间帮助其销售砂糖桔1万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某被拘留所的人文关怀感动,在帮教专班见证下,向对方诚挚道歉并主动提出赔偿。
“有的被拘留人一接触你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带着‘刺儿’。对这样的被拘留人仅仅一拘了事,往往只是治了‘急症’的表象,而没有除病根。只有真正用心去了解矛盾根源,才能对症化解。”武春兵介绍,拘留所通过协作联动“集成化”、分级管理“机制化”、教育疏导“前置化”的“三化联动”机制,构建起“入所必查—分类施策—真情感化—动态管理—跟踪回访”的教育转化闭环,保持了27年监所安全无事故,荣立集体二等功二次,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拘留所。
今年以来,东营区拘留所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9起,收到锦旗7面、感谢信6封,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拘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