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汹涌澎湃的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流而下,在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坚决扛起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治责任,推动生态警务走深走实,全力护航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和特色生态城市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近年来,东营市公安局制定出台《关于服务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27项措施,生态警务机制被山东省委列为全省首批统筹发展与安全典型案例,相关做法被写入省、市两级政府工作报告。全市高位部署推动,构建起完善的“组织保障、警力部署、打击防范、服务支撑、品牌引领”生态保护警务工作体系。
立足生态资源类型和绿色发展需要,东营市公安局科学划分“三圈十二类”生态片区,明确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任辖区“生态总警长”,建立“市县乡片”四级生态警务组织架构,在沿黄138公里、滨海464公里生态带和118处城市湿地动态调整配置“生态警长”221名,明确环境治理、海岸管理、生态资源保护等三大领域33项任务清单。同时,他们创建生态警务示范点10个,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开通生态警务论坛、出台配套任务细则、明确执法要点、量化考核标准、突出实战指引等,实现生态警务一体覆盖。
加强打防管控
生态警务工作领域广、门类多、链条长,如何破解警力紧张、基础要素管控难度大的问题?
东营市公安局坚持数据引领、智慧赋能,建立和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研发集巡逻防控、信息采集、线索核查、案件办理、专家在线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警务基层实战应用平台和“生态警长”App,全面守护林区、河流、湿地、沿海岸线等重要生态区位、重点生态部位安全,切实提升生态警务工作智慧化水平。
东营市公安局搭建相关防范管控平台,整合治安要素、社会要素等11类资源、73万条数据,建立智慧生态警务基础数据库等;成立生态警务战队,深入分析破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违反生态资源管理秩序行为的规律特点,建立生态安全领域信息收集网络。今年以来,他们排查风险点410处,预防制止非法狩猎案事件97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95名。
此外,东营市公安局建立的生态环境损害物证实验室,成为专业打击生态领域违法犯罪的利器。该实验室可远程识别野生动物种属,具备对3000余种野生动物和320科4600余种植物全体、残体和微量物证检验认定的能力。
延伸保护触角
东营市公安局围绕基层治理、部门执法、区域合作,联合9个部门、5个社会公益组织组建“黄河入海口生态警务联盟”。今年以来,他们开展联合执法检查76次,行政部门移送线索数同比增长72%。如今,东营公安机关牵头多部门联动的“黄河入海口生态警务联盟”已成为东营生态保护的地域特色。
东营市公安局将生态警务纳入全市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基层警务站(室)“生态警务+”职能。依托“派出所主防”阵地,在黄河岸边、渤海沿线、城市公园等区域,有序推进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建设,打造“‘生态警长’+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的生态守护共同体,不断拓展延伸生态保护“朋友圈”。他们创新“‘生态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长治河、“‘生态警长’+森林湿地长”一体护林模式,实行黄河河道生态保护执法联勤联动和联席共商工作机制。今年以来,他们组织开展联合巡河巡林执法检查30余次,全市污染环境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71.2%。
此外,东营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警网融合优势,将生态保护安全宣传、线索举报等纳入全市4318名市域治理网格员工作职责,开展生态保护宣传“五进”活动。2024年以来,他们发放宣传材料18.5万余份,接受举报线索67条,群众主动提供涉案线索数同比增长62%,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